这几年,我特别喜欢看一些写不同职业的非虚构故事,也才知道,原来很多司空见惯的职业背后,都有着我们远不了解的喜怒哀乐。
比如医院的急诊科,急诊急诊,紧急情况下的诊断,医生是不是都超厉害?其实不然,很多疾病即便借助精密仪器的辅助,也仍然不易确诊,越是咳嗽、胸闷、腹痛等简单症状,越让医生头疼。
《正在抢救中》是急重症科医生李鸿政根据真实病例写成的科普类医学故事。在他的笔下,每次找到疾病“真凶”的过程都像是一次破案。

而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些案例,作者让我们掌握了许多医学基本常识,理解了急重症科各项检查的必要性,从而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对于医生和医院的信任,有时候比治疗本身更为重要。
书中有三个案例特别触动我心,以下分别简述之。
1. 治还是不治,这是个难题
第一个案例写的是作者的六婶。面对治疗希望渺茫的重症,治还是不治,这是个特别难以抉择的问题。医生以努力抢救病人作为天职,可是高昂的花费、病人的痛苦和对整个家庭的拖累却是患者家属避无可避的难题。似乎怎么选择都对,可是其中透出的无奈让人唏嘘。
2. 打不打疫苗,不能凭侥幸
有一种传染病,它的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就是狂犬病。案例中的年轻人在老家被小狗咬过之后,只是用辣椒处理了一下伤口,没有打疫苗。很多低收入者会心疼打狂犬病疫苗这笔钱,可那是不知道此病的凶险。所以,科普工作还是要加强。猫狗都携带狂犬病毒,那些撸猫撸狗的可要注意了。
3. 小小除草剂,惹出大祸端
许多农药有毒不假,可是最能惹出祸端的非百草枯莫属,它是一种除草剂。农村很多夫妻闹矛盾,女方一冲动拿喝药作为威胁,如果选的是百草枯,心里认为除草剂对人害处小,那就大错特错了。百草枯同样近乎无解,它会腐蚀患者的食道、肺并导致肝肾衰竭。虽然该药2016年就被国家禁用了,可是仍然能够见得到,自然也就继续危害人间。
面对疾病,我们要相信医学、相信医生,这才是我们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而加大医学的科普宣传,同样是迫在眉睫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