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梅儿
公众号|陌上花发
又是一年中秋时。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翻看以前的朋友圈,看着看着,就泪流满面。
原来时光真的是悄悄的带走了很多东西,很多人。原来曾经,真的有多热闹,现在再看时,真的就有多寂寥。
父亲去后,每年中秋,我都忍不住写道:月儿当更圆,您若尚在场。
可是他再也不会在场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何家。”后来的宝玉,每到月圆时,仰望那轮圆月,想起那个世外桃源,那些热闹,那些面孔,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啊。
此情唯有能追忆,可惜当时已惘然。
01
宝玉记忆中的圆月是什么模样?
我总感觉不到清晰。
那一夜,“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宝玉混在人群里,簇拥着老祖母,心不在蔫。他到底有没有认真看月亮啊?
如果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全家一起看月亮,他也许,就不会那么诸务无心了。
但是那晚,贾母,黛玉,湘云,以及妙玉,都有认真看月亮。
贾母自不必说,她是一位懂生活重享受的老人,她对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她会很认真的过每个节日,并且是带着众人,过一种有格调的节日。
嬉读红楼|宝玉,你可还记得起那年中秋的月色
这个中秋节,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节日。
且不说宁国府祠堂里的那声长叹,也不说抄捡大观园带来的阴霾,单说一直病着缺席宴会的凤姐。
没有她的能说会道插科打诨,这个原本可以快乐热闹的中秋节,终于慢慢变得冷清还带着寂然伤感。
贾母照例别出心裁,选择在园子里山上赏月,在黛玉命名的凸碧山庄。
贾政继续扮演孝子。这一次因他出差三年后归来,所以为了母亲喜悦拚命承欢,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反常规讲了一个怕老婆的笑话,又超常规操作的对宝玉和颜悦色,还对他进行奖励,从而引发贾兰贾环争相作诗求奖励。
贾赦呢,则继续扮演不受宠儿子,更是当众给母上添堵,不仅讲了一个关于母亲偏心的笑话,还弃宝玉而夸贾环,预言以后贾家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贾环袭。曹公给这一回的回目是“赏中秋新词得佳谶”,新词我们没看到,脂研斋也曾批注“缺中秋诗”,但“得佳谶”,想必就是关于贾环世袭爵位了。
不论如何,这一晚的前半夜,还算是其乐融融。但这断不能算做雅致,不能体现出老太太艺术上的段位。待男士们都散去后,她带着女眷们才正经赏月。
贾母那晚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慈祥的老奶奶心中,盛着满满的爱啊,月亮在她的眼中,跟她的孙子孙女一样,精彩可爱。我真是爱死了这个老太太。
她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又说:“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于是,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笛声从桂花树下传来,呜呜咽咽,悠悠扬扬,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此时若是刘姥姥在这里,大概会说:城里人真会玩。
是啊,贾母可真会玩。众人都觉得可听,开了心胸。若就限于此,倒也是个开心的节日,可偏偏贾母又说:“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于是,那桂花阴下,又传出呜呜咽咽袅袅悠悠的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都有凄凉寂寞之意,贾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
我常常想,若论博览与品鉴力,宝钗或许还会居贾母之上,如果她愿意如贾母一样淋漓展现,该是怎样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啊。
可惜宝钗不是贾母调教出来的。承袭了贾母浪漫情怀的,是黛玉和湘云。
02
为什么那一晚联诗的,会是黛玉和湘云。
原因很多。宝钗出园去了,宝玉惦记晴雯的病,迎惜素日不大甚合,探春烦恼无心游玩。
但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湘黛二人骨子里与贾母一样的,生活仪式感。
黛玉自是仪式感甚重。她时时伤春悲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引起她的感怀。为此她会有很多行为艺术,比如葬花,比如题帕。每一个瞬间,于她都是值得纪念的。
湘云虽是大大咧咧,平常不太注重仪式感,但作诗除外。
想当初,柳絮词就是她发起的。所以,中秋联诗,实际上也是湘云挑起来的。
因贾母对王夫人说:
“往年你老爷们不在家,咱们越性请过姨太太来,大家赏月,却十分闹热。忽一时想起你老爷来,又不免想到母子夫妻儿女不能一处,也都没兴。及至今年你老爷来了,正该大家团圆取乐,又不便请他们娘儿们来说说笑笑。况且他们今年又添了两口人,也难丢了他们跑到这里来。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他一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黛玉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与她同样境遇的湘云自来宽慰她,兴起了作诗的念头。
黛玉不肯负她的豪兴,却也如她外祖母一样,讲究情境:“你看这里这众人嘈杂,有何诗兴。”湘云赞同:“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这是湘云与贾母不同之处。贾母作为大家族的家长,自是随时在高处。湘云虽看上去是假小子一个,可她到底是水做的女孩儿。
当然,这也暗示着,湘云的命运,是和水相关。
嬉读红楼|宝玉,你可还记得起那年中秋的月色湘黛二人于是来至凹晶馆近水赏月。二人眼中的月是什么样子的?“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爽”。简直是美仑美奂。
湘云说,若是此刻在家里,她就立刻划船去。后来的日子,她日日流落江上,船里,她有没有在某个月夜,想起这个夜晚?那时候,会有怎样滚烫的热泪,滑过她冰冷的脸颊?
全书里湘黛有很多交集,然而到这里,二人才成为真正的知音。湘黛虽也算从小一起长大,还曾同床共枕多年,但后来湘云弃黛选了钗,视宝姐姐为亲姐姐。时至今日,湘云终于明白自己跟黛玉才是最接近的两个人,在这个别人都有父子叔侄纵横的日子,她们两个孤女,只愿说自己,不愿为他人颂圣。
两个境遇相似却心境不同的旅居客寄之人,终于在此刻,拥抱了彼此的内心。让我几乎以为,潇湘妃子的湘,真的就是湘云的湘。
但显然不是。那是另话。
如此月色宜人,笛声悠扬,二人即兴联诗,边联边点评,不时有金句出现。二人均是才思敏捷,又都想分出瑜亮,自然是使尽全力,全然无视时间的流逝。等到妙玉出来打断她们时,月已西沉,天即将发亮。
妙玉为什么打断她们?只因她觉得她们的诗固然清雅异常,但却颓败凄楚,此关乎人之气数,故必得止住。
是呀,“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然而,又是何等凄凉奇谲,令人悲伤。
那寒塘渡的哪里是鹤,那是身形如鹤的湘云。那冷月葬的哪里又是花,那是似玉如花的黛玉。
她们联的哪里是诗,她们只是谶出她们的命运。
03
命运早已注定,结局早已写好。
可怜我们的诗仙妙玉,还想用自己一己之力挽救这颓势,将运势翻转过来。
她不知道的是,她也只是命运的一枚小小棋子。
大观园的热闹,原本与她无关。她做为一个借住的外姓孤女,比黛玉与湘云更与大观园无涉。但她孤高的外表下,是一颗热辣辣的拥抱生活之心。
妙玉和黛玉湘云一样,较宝钗更内热,更愿意用力去感受生命。
嬉读红楼|宝玉,你可还记得起那年中秋的月色
所以她会在这样一个月夜,步出她的栊翠庵,一个人想着心事,静听那悠扬笛声,玩赏那清池皓月。她虽自称“槛外人”,可她的心,从来没有离开过闺阁女儿。
三个外姓孤女,才华横溢,美丽聪慧,诗意率性。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同。第一次同框,除了惊艳,还是惊艳。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个个用才华。
这是她们三个第一次合集,也是最后一次合集。她们“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的潇洒,有且只有这一回。
那以后,她们各自飘零。她们“芳情以自遣,雅趣向谁言”的妙词奇句,也随着风飘散。妙玉理想中的画面“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永远也没有办法实现,她阻止得了湘黛的联诗,阻止不了她们命运的发展,包括她自己的。
她永远也成不了得道高僧,栊翠庵永远也升级不成栊翠寺。
那个夜晚,寒塘已成,冷月已升,万物自成一体,非微力能改变。
就如即使没有那一声长叹,贾家也已走到了尽头。就如即使凤姐没有病着,贾母听到悲怨的笛声也会堕下泪来。
从入住大观园,到抄捡大观园,不过三年时间。这三年,大观园里的花季少女们,该开花的都已经开了,接下来,就都该凋零了。
时间啊,是个神奇的存在,不过三年五载,却仿佛一生,都已经走完。
所叹者“三春”也,其实关键是“三秋”。
04
秋,已深。
贾母,已年高。
贾家大厦,已将倾。
曾记否,那个浓缩版的贾家写照--甄士隐的沉没。
那还是远在第一回,那时候,故事才刚刚起头。
那时候,这一轮圆月,也曾高挂在天空,见证了士隐神仙一样的日子。
当是时,士隐已是望族,与路人穷儒贾雨村,时逢中秋,“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晖”,二人豪兴的“酒到杯干”,何等畅快。背景音乐是“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士隐与雨村,身在其间,怎一个“惬”字了得。
那时候的圆月,带着怎样的心情,照耀着他们?
也许带着悲悯。
因为接下来,剧情陡转直下,士隐迎来了他人生悲惨的元宵节,他的宝贝女儿英莲走失,他的人生从此再无闲情赏月。那轮飞彩凝晖的明月,从此变成毫无光彩的一轮冷月。
这一回里,中秋和元宵都只是略写,然而,士隐的一生,也就写尽了。
人生就是这样,不论是篇幅长到百多回,比如贾家,还是短到一回,比如士隐,总会写尽的。
反正,曲终人散,热闹过后,随之而来的,真的是寂寥。
嬉读红楼|宝玉,你可还记得起那年中秋的月色
士隐的中秋是故事的开始,而贾家的中秋,已接近故事的尾声。而伏脉千里的那根线头,又串过哪里?
第十一回,谈到秦可卿的病时,提了一句“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又懒得吃东西”,你看,一切的一切,真的跟中秋有关。
秦可卿的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明白告诉读者,秦氏就是一切祸端的开始。她是导致宁府主淫之人,也是导致宁府最后获罪之源头。而她让贾珍不顾一切甚至后来招至杀身之祸满门被灭的时间点,是在“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的那个中秋。
那个中秋,发生了什么?那是个秘密,不可说,不能说,无法说。
但是,那夜的那轮圆月,静静的在天上,沉默的注视着一切。
也许,同样的带着悲悯。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后来宝玉独自看的那轮月,曾照过士隐,照过可卿,照过黛玉,照过宝玉生命里那些深入骨髓的疼痛,然而他的痛,那些曾被照过的人,却再也感受不到了。
月亮,沉默的从天空这头走到那头,用它清冷的光,挑起天涯两端,挑起故事的开始和结局。
其实,故事的开始,往往就是故事的结局。它知道一切结局。
但是知道结局又如何呢?难道就如宝钗,用超乎于外的姿态去避开,一避再避,直到避无可避?
不,还是要如贾母,如黛玉,如湘云,如妙玉。
用一颗热腾腾的心,去拥抱,去感受,去热爱。用尽全力,拚尽全心,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若当时的一地月光,能在心里生长成不灭的太阳,便可慰藉那无尽的寂寥。
不然,泪流满面的时候,要如何努力睁大双眼,才能看清那月亮的模样。
(本文系作者芳梅儿原创,首发于“陌上花发”,转载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