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文作于2014年
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汽配城跟雨后的春笋一样,遍地开花。这个景象自2007年后就每年一个样儿的推陈出新。因为暴利和后市场的繁荣,也因为经营散户与4S店的竞争对抗之需,汽配城就成了小型批发商和部分零售商或改装店不二的选择。
可是自过去三年来新建的汽配城鲜有成功的案例。汽配城的投资者不是被套牢就是如热锅上的蚂蚁般一直煎熬得很。甚至我们看到有些综合型的汽配城或用品商城在招商不利的局面下把专业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演变成了一个万花筒般的集市!
当然汽配城两极分化的另一端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汽配城又把基础性汽车服务弄成了“万达综合体”。
低端集市化的汽配城集中了修配、用品批发、改装、零售、餐饮、药店、旅馆、茶叶店甚至还有借贷和货运乃至与日用品百货进行交叉,以山东XXX汽车用品批发商城为典型的代表,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井然有序的用品批发城,而看到的是一个大型集市市场。
而且开发商不加约束和规范的招商行动,让这个市场看似繁荣,实则在兑变。
总体分析目前汽配城的问题大致如下:,
一、总体规划下的汽配城核心区域与外围城护系统建设不配套。
也就是说招商的人不懂汽车后市场批发、零售、改装、汽修等的作业形态,汽配城区块分配和配套不明确、走进一个汽配城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当真是刘姥姥逛大观园,不晕都不行。
所谓“城护”系统是指根据地域的综合生活配套要留有民生的端口,解决汽配城的生态环境建设。
这个生态是基于便利化生存条件的支撑。但是解决汽配城生态环境的民生问题绝对不是有奶便是娘,尤其在汽配城招商初期阶段更是不能不加选择,给钱就来,来了随便就挑。
如果我们去一个汽配城看到其格局是混乱和没有条块区隔的,那么肯定一点的是招商是饥不择食下进行的。
二、招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不严谨。答应入户的条件在商家入住后会几次改变。甚至有的汽配城与黑社会相勾结,对商户进行欺凌和剥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三、 招商阶段的策略制定很粗糙,没有计划,不善改变,营销手段陈旧,甚至没有预算来支撑招商。
舍本逐末,偌大的一个汽配城汽车后市场的商家没见几个,倒是赛道搞得很大。
我们认为,汽配城集客考量的因素以功能化服务为先决条件,如果背离这个中心点去理想化的追求好像能集客的要素去堆积,其结果就是损害了汽配城的长远利益。进去的车辆甚至没有办法落脚,但那个赛道却冷冷清清的占据着很大的一块面积。
一年不要说3次的表演,甚至常年空旷如此。为什么?
一针见血的要点是:中国汽车文化的培育刚刚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就幻想着长出参天大树,怎么可能?
赛道跟汽车后市场的文化和商业性粘连远远没有形成拱卫和常态化的创新,祈望这样的空间资源来达到强有力的集客功能,只能说策划者实在腹中无道了。
四、汽配城或者万达式的汽车综合体尤其是“高富帅”的汽车综合建设集群,它的战略一定是静态规划和动态策应相结合的产物。
静在看得到的所有基础性构造和建筑的美学意义。
动在综合体包装的贴切以及商业远景的运作模式和展望。
更为重要的动作是入驻商户进来后,综合体给到的是什么?
这个航空母舰劈风斩浪会把大家带到哪里,实现的成果在哪里?
可是我们遗憾的发现,似乎辞藻人人都会说,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商家入驻后就跟没了娘的孩子一样,跟没进来前汽配城的管理团队说得做得大相径庭。远景很灿烂,但实施的步骤几乎没有。综合体的运营是需要一套强有力的班子来进行的,除了日常管理服务要素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商户建立品牌形象和汽配城的集客策略实施。
不是靠几次活动就可以树立影响力的,而是有目的和行动策略的与商户结合进行“汽配城大营销策略”。恐怕目前谁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汽配城运营手册。
当我们被万达综合体眼花缭乱的活动所吸引时,你可否举一反三在观察和体会到营销和口碑是怎么样展开和树立的?再把对手4S店拿来对比一下,有竞争的核心点了吗?
愿中国汽车后市场汽配城繁荣,愿入驻商户财源滚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