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儿
95后❤温柔の天秤座
步履不停地记录着
因为生活值得
▲
持续性按部就班的踩着同一条线进行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能让我变出花样的恐怕只有明天的午餐。
上周与好久没联系的姐姐通上了电话,在她工作与带娃的间隙里,有匆匆的几句寒暄,我在屏幕这边一个人吃着不早不晚的晚餐,在她问候的语气里多半是对我近况的唏嘘。
一个人的一日三餐,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
我也想折腾一下。
1
我知道这一路我们可以回头看,但必须往前走。
即便看不到终点,路途的奇遇是我们满载而归积蓄的力量,所以生活的不确定性在成长的拐点上显得尤为重要。
我还是会怀念2019年那些未知的惊喜,还是向往可以在路上的日子。
这几年旅行成了热潮,无数人蜂拥而上,未开发的景点都被大家刨了出来。
也有很多人,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了很多次,回来面对现实竟还是不快乐。
去年因为不快乐的一件事情,让我决定出走,后来在这一整年里我一个人走过好几个城市,走马观花的在景点与美食街穿梭。
作为生活的记录者,从没放过记录我曾留下足迹的地方,带上相机出发是为了不留遗憾。
2
去旅行的路上我会忘掉现实生活里的不安,但是让我觉得不快乐的根源却始终都在那里。
直到去年十一月,突然停下脚步的那两个月内,更加的焦虑和不安。
远方的美好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当面对现实的时候,旅行解决不了平淡日子里的重重压力,反而加重了心理上的负担。
后来发现,那些会困扰着我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出生活。
逐渐接受成长中或多或少的遗憾,不快乐的缺口也会在心里慢慢愈合,然后做好准备接受新问题的出现。
旅行它不该成为我们逃避生活的出口,因为它本身就不会帮我们解决眼前的困境。
但是在陌生的旅途中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活法,可能就在那某一刻的瞬间解救了困在迷雾中的自己。
毕淑敏认为,“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办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
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所以我还是很享受一个人在路上的经历,那些偶然的意外,构成了生活本身没有的存在。
这一路上震撼我的美景只是那一刻让我的眼里闪着光亮,眼神变得明朗清澈。
而真正留在经历中的又何止是视频里的诗和远方。
我也挤在人群里排很长的队看同样的风景,不同的是,在迷失方向的地方,接受陌生的善意,才是我笃定独行的意义,接受与宽容还有更加对书本的执着。
3
之所以要行万里路,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回归与生活最合适的相处方式,不要浪费每一次在路上的机会。
事实上大部分人旅行回来后,虽感觉自己是一只看过世界的蝌蚪,却依然一无所知。
同样是旅行,德云社相声演员阎鹤祥,在今年终于开始了他的跨国摩托车之旅,从北京骑到意大利,14万多公里。
他一边上班,一边学修车、准备摩托车工具、查攻略、看沿途国家历史书,花了半年多准备一趟自由旅行。
同样是打工人,他的旅途装着大千世界还有人文地理的通识,我们是千篇一律的打卡地。
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如果不考虑薪资,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回答最多的就是旅行博主。
在早几年前可能旅行还没那么大众化,只有少许的旅行家始终孤独的徒步在世界各个角落,他们的经历会被记载到旅行地理等杂志上。
近些年活跃在自媒体领域的一大批旅行博主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旅行自媒体也可以成为如今成熟的自由职业。
因此侥幸的我也在这条路上试了又试,用相机记录千百条素材,反复的琢磨文案,一字一句一帧画面一个表情的去研究头部旅行博主的视频风格。
我有尝试过也了解过这个职业的风险和投入,远远不是想象中的到处旅游,走遍世界还有人为你买单。
再加上完全没有积累起来的成本,流量,设备还有强大的身体。
旅行这件事和旅行自媒体也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你在与世界交换一份体验,后者你要与客户交换劳动成果,结果满意才有人为此买单。
旅行自媒体的工作量是惊人的,一天跑几个城市,换不同的交通工具,用睡眠时间输出内容,掌握多项技能,风雨兼程的完成拍摄,所以它的确也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职业。
-END-
每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的人,或出发在路上的人,
都希望你们是为了更好的,去面对现实生活。
在工作之余还是会坚持写作拍摄学习,就算身体不能在路上,灵魂也能独行啊。
小说作家金庸先生足不出户的在文字里徜徉,也能构建出一个如此丰富宏大的武侠世界。
无论远行还是回归,都是要与这世界好好相处,都是要面对现实。
我们时常会变成一只纠结的困兽无法自拔,但好过做一只井底之蛙无药可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