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文,载于《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泗水郡沛县人,秦末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后来被封为绛侯,“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
都说虎父无犬子,周勃的儿子周亚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人物。
《史记》中记载,有一个叫许负的女神相给周亚夫占卜过,说:“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后来的确如此,且不说后来因为得罪汉景帝下狱,以致绝食而亡,单说这“后三岁而侯”,因兄长周胜之犯法被剥夺爵位,“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纵观历史,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后专权,任用吕氏亲戚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吕后一死,周亚夫和陈平等肱股良臣就联合起来将诸吕一网打尽,拥戴刘邦第四子,即代王刘恒为帝王,是为汉文帝。
简单介绍了一下相关的人物及历史背景,我们来看一下正文部分。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严峻的边境形势以及三位将军的驻地。
汉文帝六年,匈奴侵犯大汉边境,于是朝廷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另外派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而河内郡太守周亚夫驻军细柳,以防匈奴侵扰。
文章第二部分重点写了汉文帝劳军的情景。
在霸上和棘门两处驻地,汉文帝畅通无阻,长驱直入,两地的将军以及士兵们都骑马送迎。
而当来到细柳营时,只见官兵都披坚执锐,开弓搭箭,军纪严明。
当先行引导人员通报说皇帝将要到来时,把守军门的都尉却说“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不给进入。
等到汉文帝来了,仍然不得进入。汉文帝只好派使者去跟周亚夫说明,才得以进入驻地。
进入营地,守卫又说“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汉文帝只好让马缓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到了大营,周亚夫才现身,手持武器向汉文帝行礼,表示穿盔披甲的将士不能行跪拜礼,只好以军礼参见。听闻此言,汉文帝大为所动。
第三段略写大臣们惊诧的表现和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叹。
文章虽然以周亚夫为写作对象,但直接对周亚夫的刻画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侧面烘托和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他的人物形象。
在第二段中,皇帝被挡军营门外,所挡者为周亚夫的下属,依凭的是“将军令”“将军约”,如此,周亚夫虽未出场,却也侧面烘托出他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形象。
另外,文章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劳军与在细柳劳军遇到的情况对比,前者可以长驱直入,将士毕恭毕敬迎接,后者则要有将军的同意方能进入。
总的来说,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鲜明的对比,详略得当的叙述,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刚正不阿、治军严明的将军。后来,“细柳”也成为了一个常被用来指代军纪森严的典故。
以史为鉴,周亚夫在治军这方面能给我们很大启示,那就是即便是现在,我们的军队也要保持着严明的军队纪律,作风优良,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写在最后,除了对周亚夫的敬佩,其实汉文帝也是值得敬佩的。在当时等级如此森严的时代,一个皇帝,凌驾于万万人之上,却被阻挡军营门外,而后还不断啧啧称赞,这是要有很大的气量的。从这一点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君主贤明的一面,所以后来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时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