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归家小记

归家小记

作者: 凝霜晗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09:42 被阅读0次

高中校园

五一节调休,回家的前一天,闺蜜打来电话,我正处理事,她正无聊,简单几句,我说我明天来看你呀!

她说,学校变化很大,除了综合楼,其他都变了,以前的教学楼已经推倒重建了。

我知道,高中的抖音号有一段时间我是关注了的,后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又取消了。

我其实并不愿意回高中,一来自己本无大作为,内心羞见人;二来我一向不太喜欢去见人,社恐晚癌患者。

所以,我笑回:我来看你呀!

我虽是玩笑,却也是发自内心,若不是她还在学校,我估计也没有机会再回去。

毕业很多年,我应该去了两次,每次去,都是她领着进的高中校门。

一楼食堂,还有那么几家熟悉的老店,只是老板的眉梢眼角添了岁月的痕迹,豆花面还是有学生排队,砂锅粉还是有女生喜欢,二楼的食堂好像还是喜欢清汤寡水,但分量真的很足,对于很多家庭一般的孩子,二楼食堂真的可以满足他们这个年纪的需求量。

女生宿舍楼下的门面早已经大换血,不是曾经的样子,小卖部确实找不到熟悉的老板的面孔,唯独这宿舍楼还巍巍耸立。

闺蜜说,是不是除了综合楼,其他的都变了。

是呀,上一次我来,勉勉强强还有未拆的老教学楼。这一次,它们终于功成身退,旧地换新颜。

想想,我们毕业已经先转13年,岁月早已经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何况是学校。

一代一代的学子从这里出去,唯一没有变的,怕也只有坚守在这一方岗位上的人了。

毕业时的杨柳,没这么粗壮,也没有这么的高挑,如今细柳垂垂,风吹柳浪,草木带香,晚开的花,落在草丛里,夹在柳枝间辗转落地。

我们还是去新教学楼边穿了穿。

高一二的正在办校运会,高三的孩子沉溺在最高也是最安静的几栋教学楼里。

新的教学楼里,有曾经有些老师上课的身影,也有至今难忘的知识点儿迸进脑海里。一时间,岁月击中我流逝的伤,我突然明白,自己不愿回来的真正原因。

我不愿意面对那些年颓然的我。


车上小感

和闺蜜短暂相逢后,我匆匆忙忙去车站买了票,赶得很巧,我刚上车,车就走,就很有缘,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车子一路前行,听师傅的意思,应该还要去接两个人,这是常规操作,毕竟车站远,既然顺路,何必又去花那来回跑的冤枉钱。

第一轮上来的是一个老人,头发有些花白,说话带着浓浓的凤县口音,他说:我给现金,特意换好了的。

司机也没说什么。

第二轮是在医院上来的,是三个老人。

一个手上提了很多的药,大大的一包,我想起我父亲出院时也是这么一大包,内心有些触动。他有人陪着,两个人有说有笑。

最后也是一个老人,我记忆不太深,但他的声音我记得很清楚,沙沙的,带着一些囫囵,口齿不太清。

司机第一次给他扫了码,他哆哆嗦嗦到了位置上,结果没能输入密码,被一个电话打断。老人不明白打着电话怎么能输入密码,所以,这一次的付款失败。

第二次,司机靠边停下来,拿着二维码去给他扫。结果,他哆哆嗦嗦,又给弄错了,导致付款失败。

第三次,司机又在路口停下来,拿着二维码给他。因着红灯120秒的时间,司机回了自己岗位。

这一次,老人一点儿一点儿慢来,旁边人也提醒:这会儿不是输密码,对对对,诶,等等,对对对,对了嘛,这回对了撒。

这一回终于付款成功。我听见老人说:哎哟,是啷个搞的不是哟,感谢感谢,还是得你们年轻人来弄。

两个人小谈了一会儿,我因着头一天晚上加班,睡得迟了些,此时车子一路平稳,马上就快上高速,竟是来了睡意。

闭着眼,我想:这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年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时,懵懵懂懂,只觉得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而且并不会有。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年少时,看这些东西,总觉得遥远,也没有多想。

直到年岁到如今,我方才明白,很多东西,在岁岁年年中,早已经随着我们的年岁潜移默化,年少时不太明白的很多东西,在现在已经直接浸润到我们的生命和血脉里。

我想到前不久日本的几起屠杀老人的事件,心中不寒而栗。

我想到教育,中西方教育里面的差距,当然,我只是说西方教育中中低层家庭教育和中国的差距,就是十八岁以前负责,十八岁以后不负责。

这个概念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入的,但是,我高中的时候,有老师十分的推崇,我当时不明白自己不赞同的原因,我现在或许也只是抓到了一点儿皮毛而已。

年轻的一辈,自然是需要扶持的,特别是中低产的孩子,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之下,他无法白手起家,甚至无法承受白手起家之后的一无所有和从头再来,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试错资本。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在“打工“,常常自嘲自己是一个打工人。

我看到很多在说一般家庭的孩子性格都比较懦弱或者唯唯诺诺,没有什么脾气或者勇气。

在看似很多说是要有勇气的时候,很多人实际上不是没有勇气,更多的是无法承受那一股勇气之后,拖着整个家庭老老少少一起陷入最初深渊的局面。

老的将孩子养大,望孩子成才,只要他比自己过得好,老一辈的心里就踏实了。这是我周围看到的大多数的情况,甚至而言,是一点儿也不想给自己儿女增加麻烦,能在自己老家就在老家。当然我不否认其他的特殊情况,在此不做赘述。

我曾经以为是他们不习惯,后来,我听到几个老人讲:习不习惯是一回事,你想想,我要是去那里,一个月他们不多一些开销出来嘛,等他们有孩子了,我要是能照顾,他们要是不嫌弃,我就去帮着照看照看,现在就在老家,我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现在年轻人累,还要顾着我们,那不是更累嘛,你看你不是一样。

我笑了笑,心里五味杂陈。

老的想给小的减省麻烦,小的想着自己父母好不容易把自己养出来,想要报答,这是一种双向奔赴,也是最好的一种美好。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我醒来的那一刻,车里还有两个老人慢吞吞的说话声,大概是刚刚从儿女那里回来,说着一些孩子不容易的话,想着这次回来给他们带点儿东西去。


接孩子

阳光淡了下去,我看了时间,正好马上放学了。

接孩子的人全部都朝里面张望着,目光里带着期待。

我不知为何想到了养老院,心里不禁泛起一阵的酸涩和难受。

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我一直觉得,这才是最好的一段人生旅途。

人生当中,有很多的时候,人是不能在一起的,就像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住校。大学毕业,我和我家这位便在一起。工作也是离父母家很远,一个月才能见一面那种。

可我们一家人总是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聚在一起,虽隔得较远,大家也彼此的忙碌着,但是大家也相互的关心着。

我等他的时间,看了看信息,忙忙碌碌的回了一些信息。等再抬头,有孩子从里面出来了。

小孩子哒哒哒的跑来,冲到亲人的怀里。我也伸出手,远远地朝孩子招摇。

“这里这里···“

踩着夕阳碎落的光,我们缓缓朝着家走去。

路上,他给我讲了这一个周来的小趣事,也分享了他同桌给他的一个小玩具。

突然,他背着阳光笑着对我说:“我想买一件酷酷的衣服“

他说:我看着那种酷酷的衣服好帅!

我说:好呀!

他一边跑一边跳,背上重重的书包也随着他蹦跶了一点儿。

我曾经问他,需不需要我帮你背。他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摆着手说:不要不要,我自己背,这是我的书包!

老与幼,车上与车下,坐着车与走着路,我看着不一样的风景,却收获同一种三月的春暖。

那些我们以为的传统里,藏着一个秘密:为什么中华文明绵延了五千年还幸存着?

因为我们从来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体,我们知道生养有恩,知道老幼需护。是以礼仪为先,德义相成,上下有度,方能长久。

相关文章

  • 归家小记

    今日恰逢老家教师招聘考试,而我也在昨天匆匆与所带班级班主任换了课,索性今天一早上,上完了五节课,把两天的课都...

  • 归家小记

    今日是在老家的最后一日,预计明日便返程武汉。 孩子没放假时总期盼着暑假到来,可等真正大人孩子身在故乡,又渴望早点回...

  • 归家小记

    2019年6月30日晚上十一点,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东溪河。因为到家比较晚,所以我提前打电话告诉父母,...

  • 归家小记

    周五的傍晚,正值下班高峰期,我坐在回住处的公交车,看着车窗外一顿一前进的过往车辆,煞是热闹的景象,而这一切...

  • 归家过年小记

    2019年的第一天是被鞭炮吵醒的,几乎晚上不曾睡,断断续续鞭炮声不绝于耳。 我躺在床上忍不住伤感,将近一个星期的娘...

  • 归家小记

    这么多年一直流浪,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没有停留,没有呼唤,而我一直很享受这种来去无牵挂的自由,我一直理所当然的宣...

  • 春节归家路上小记

    一觉醒来,列车已经爬上了黄土高坡,窗外一个个小山包此起彼伏,这外面的风景似乎也无法用“萧瑟”两个字来形容。...

  • 五一归家小记

    刚刚结束了五一假期,结束点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 回到学校,先是将宿舍开门通风,再是开始收拾自己的五一行李,将衣服...

  • 意外忆起,我是如何窥到了文学之门

    题外小记:今天终于把课程第五讲备完了,如果不是突然的神兽归家,现在整个课程应该按照原计划全部备完了,神兽突然回家,...

  • 念鱼村归家小记(10.3)

    时隔一年,再次回家了,总是有些很不一样。像是很近,又像是很远,总是又以一个过客的身份到了念鱼村。 去年是下面这样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归家小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u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