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逐渐展露光芒,人生与事业越来越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将经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蜕变与三次跃迁
如何成为好员工?如何成为好管理者?如何成为好老板?
01
如何成为好的员工?
衡量员工的好坏,方法有百千种,但作为员工,最根本的,还是得看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交付多少业绩。
常听人说,“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但好的员工,会反过来讲,“我做多少事,我就能拿多少钱”。
为什么?这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商业逻辑。
第一,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
你可能认为工资是给你的定价,但这种想法其实不够正确。
因为工资是给职位的定价,取决于职位的重要性。
而职位的背后是责任。责任越大,价值越大,定价才越高,做更重要的事,才能拿更多的钱。
第二,职位的价格由最便宜的可胜任者决定。
职位的背后,不仅仅取决于公司内部,还有外部的竞争者。
你的薪水由可替代者中,最便宜的那个人决定。
如果竞争者比你更优秀,要价比你低,遇到这样的机会,老板就会毫不犹豫地换掉你。
所以,好的员工会想办法积累稀缺、不可替代的能力。
站在老板的角度,员工必须主动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放心交给你更重要的职位。
比如,当你是级别5的时候,你可以提前做些级别6的事,让老板意识到,把你放得更高是没有风险的。
这样,当级别6的职位空缺时,你就会成为第一选择。
02
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
衡量一名管理者的好坏,也有千种角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治理水平。
为什么?
因为管理者,往往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心。人心与人心间的博弈,有可能会互相消耗,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
是否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是衡量管理者好坏的第一要素。
举个例子:和尚分粥。
七个和尚喝一桶粥,怎么分?
通过抽签决定吗?这样做的结果,只有自己分粥的那天,才能吃得饱。
最好的方法是,轮流分粥,而且分粥的人必须等到其他人都挑完,自己才能拿最后剩下的那碗。这样安排的结果,显然分的粥很平均。
管理者,要学会用“治理”的方式去做“管理”,要让自己不在视线范围内时,下属也不乱成一锅粥。
“治理”,就是定义好责、权、利的关系。确定公理,推演定理,不断优化,坚决执行,让创造最大价值的人,成为获得最大收益的人,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
03
如何成为好的老板?
衡量一名老板的好坏,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价值观。
价值观,这是少数的企业才享有的一种红利,它决定了企业的方向,也决定了这名老板到底值不值得跟随。
有一次,阿里销售人员做培训时,马云发现,培训老师在对着大家讲如何用各种手段,把梳子卖给和尚。
听了5分钟后,他十分生气,立刻就把这个培训老师给开除了。
因为马云认为,把产品卖给不需要这个产品的客户,这叫骗术,而不是销售之术。
同样,雷军在一次小米内部会议中提到一件事:
他曾经面试过一个人,这个人的简历接近完美。在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任职时,刚接手时大概是900万美金一年,四年的时间就干到了2亿美金的生意。
那个人说,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
但雷军却拒绝了他:你和我们的价值观的不符,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
雷军和大家说:
我们每天像农民一样勤恳种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坑爹的事我们不做。
什么是真材实料?什么是和用户做朋友?如果有天你的朋友知道,你把稻草用黄金的价卖给他的时候,他还是你的朋友吗?
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稻草也不应该卖成金条。
这样的价值观,如果落实到具体企业的经营当中去,就能够真正提供出好的产品,好的服务,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好的老板,应该有这样的执念和信仰。
最后的话
所以,在变好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经历三次跃迁。
如何成为一名好员工?承担责任,交付业绩。
如何成为一名好管理者?用治理的方式,做好管理。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老板?用坚定的价值观享受红利,变得值得跟随。
每一步,都是巨大的成长。
成长,是我们的主要产品。至于成功、赚钱、或者失败,都只是副产品。
当你不满足于自己的成长速度,想再快一点时,也许就离下一次的跃迁不远了。
湖南中坚力量坚守与创新
从公开课-企业内训-系统人才培养-共建商学院
一路创新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