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算是一年中难得的体会“财务自由”的心理期,因为确实收获的是“睡后收入”,当然这种状态不够持久,毕竟还是缺少最本质的“独立飞行”的能力。
而进一步来说,如果仔细观察周围的朋友或者人脉圈,达到“自由”状态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大体有如下的几种“自由”状态,排名不分先后。
生活质量自由,对于生活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的,不喜欢凑合,但求精致,比如办健身卡,美容卡,舍得投入,还有典型的一个场景是“车厘子自由”的状态。
生活节奏自由,这种状态大多是我们认为的生活节奏稳定,全面发展的人,基本上孩子上学,车子,房子,工作都能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开始注意养生和工作强度的协调性,注重稳中求胜,不求大开大合。
工作状态自由,这类状态的朋友大多开始了创业之路,不为朝九晚六的节奏而拘束,而据我了解,大多都是周末无休的状态,所谓的自由到了这个阶段,只能是相对自由,但是会有很多额外的时间精力的投入,而在这个阶段体会感受到最深的主要是四点:2)身体健康,精力会过度透支 2)资金 3)团队作战能力 4)缺少亲情爱情呵护
被动股权财务自由,达到这种财务自由状态的人是很少的,在互联网行业有一种撞大运的感觉,比如早N年押中X公司,IPO之后就算是标志着财务自由状态了,这种模式的工作节奏和前面的没有太多的差别,我们可以基本归结为是运气和眼光,没有太多实质的借鉴价值。
投资财务自由,这种状态的人算是凤毛麟角,在我看来已经少走了很多职业的弯路,他们的大多数收入都是被动收入,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状态,不过心态上已经难以回到上班一族的状态了,而且也不打喜欢收到约束,这个时候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可支配资产(除房产外),所以更注重内心所望。
精神自由,我们看到的很多行业大佬退居二线后的状态大都是如此,体会不到更深层次,意会一下。
最近的一些沟通,对我很有收获的一句话,我转化后,大概意思是:我们如果能够分析后,看到这个行业的趋势是可观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持续投入,静静等待,时间会来证明结果,而短期的市场化情绪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影响不了整个趋势,否则这个过程就跟温水煮青蛙一样,最后还是自己骗了自己,那些有价值的事情,基本上都是需要长期,持续投入,而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让我们有了偏见或者被误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