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读(曾国藩日课第八条:谨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曾国藩所说的戒多言、谨言、慎言,本质上不是一味地要少说话,或者不说话,更不是我们常说的沉默是金,而是指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遇事遇人的时候不纠缠,少争论,少情绪化,多一点理性。这是一种行动的智慧,也是一种交际的智慧。)
我思:一个人如果不是活动指定的主讲者,随时随地长篇大论自说自话,可能是此人太爱表现求认可;也可能是自以为是很久,飘飘然习惯了;或者此人心智还在嘴没把门的蒙童时期,这绝对不是成年人健康的交流方式。
我在一个心理学专业群里,就观察到这么一个标本:其每次都是这么开始,给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然后发工作、家庭、生活、同事、同他人的其主导的事件,跟着来的一定是一段飘飘然的自我赞美。最开始我以为其真的是做学问的案例探讨,对于有些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给了反馈,后面发现我很愚蠢。每次打开群都是其连篇累牍的信息,实在是厌烦,干脆折叠了群消息。
谨言,提醒我们说话除了自己,他人和情景有没有平衡考虑。如果自己说了很多话,回应者寥寥,需要自省的是自嗨过度,忽视他人了;如果自己将和他人的私人对话交流公布于其他群体,尤其是贬损对方,抬高自己的多言,这是不妥的。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呈现的意思会有偏差,离开情景说自己是,他人非,不仅仅是情商太低,品行都要反省了。
舒适的言语,自我、他人、情景一定是兼顾的;每天回顾自己的言行,看看自我、他人、情景的得分是不是相对平均的,谨言的修行就有章可循。
2.我读(“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型。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在上下之间,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之间,我们一个大写的人也应该浑身充塞这种天地正气。这就是元气。)
我思:曾国藩日课第九条强调养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黄帝内经》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国的古圣先贤们都很重视自身的修养,身体元气充盈,人则精神旺健;精神上正气凛然,身体机能相应也强健。
由此想到教育孩子为什么要有理想,理想之光长存,生命的潜力才会不断爆发。温室的花朵经不起自然的风雨,娇养的孩子扛不住生活的坎坷。父母修身养气,意到身到口到,身教言传一起养孩子的正气。
3.我读(西方文化大多是鬼神崇拜,所以宗教特别发达。而自西周代殷商以后,中国的文化崇拜就变成了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本质其实是什么?其实是先贤崇拜。我们可以在先贤身上找到那种亘古流传的民族核心价值。那种核心价值的背后,其实就是文天祥所说的凛然正气,其实就是于谦所说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种气代代相传,这种气才是曾国藩所要养的丹田之气。)
我思:西方哲学走到今天,为什么会走入绝境?西方科技发展到今天,为什么会让人类处于毁灭的威胁?
中华文明为什么经历无数次外族入侵后,可以化外族融入“我”之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放入更大的时空来看,语言、文字、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感谢书生支持,帮我下载《中国通史》纪录片,碎片时间可以补一补历史知识了。看完此纪录片,可以开始读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