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器思维"

作者: 一早吗 | 来源:发表于2021-01-29 19:37 被阅读0次
    静下心来想一想

    2021年1月29日

    什么是“计数器思维”?

    只用数字考核自己的目标:每天读多少页书,每天背多少个单词,每天写多少个字,每天运动多长时间……

    很多书,很多人,很多次的呼吁确定目标一定要量化,可以精确衡量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很长时间我也觉得这很有道理,但同时也感觉似乎有些地方不太对劲,但就是说不清楚具体什么地方不对。想不清楚问题的时候,感觉就好像走在长长的黑暗隧道,看不到尽头;又像陷入沉睡之中,任凭别人的呼唤,也无法醒来,一直到发现公众号“L先生说”的《请停下‘计数器’思维》,感觉豁然开朗,有如在隧道看见光亮,从沉睡中瞬间苏醒过来……

    以下是我的摘录:

    学习背后的系统是什么?是需求。你一定是发现了障碍,产生了需求,才有目标去学习,才有动力去用新的方法、工具,来替代旧的行为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你学到的东西,才能真正用上。

    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去发现自己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足。你得先找到不足,找到能够优化的地方,你才有可能去改变它,去「做对的事情」。”

    不论多么理性的人,只要有指标的驱动,都很难避免产生一种心态:我先想办法去完成指标,别的都可以先缓一缓。

    我的理解是,学习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找到需求,然后才是进入学习过程。而这里的“发现问题”和“找到需求”才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体现了学习者的真实动机和主动意识。如果是学生阶段,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因为即使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依然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把分数考好,但是一旦离开学校,不再有考试,那么为自己寻找目标,就变得异常复杂和困难。如果没有自己比较明确的价值观,就很容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

    我个人觉得“计数器思维”也不是完全不可用,在习惯培养的初始阶段,可以用微小的“计数器”来启动行动,比如每天读一页书,每天写50个字(就像《微习惯》这本书里所倡导的那样),这样的小小完成可以鼓舞士气,让微习惯先活下来。一旦这个习惯初步养成,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舒适区,不要只是被自己的“完成”所感动,就需要进行深入思考,考虑这一习惯带来的真正价值。

    好像罗振宇老师说过,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诚实,他是能够判断自己到底有没有努力的。我深以为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计数器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yq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