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百年来,下棋的人成了棋子,权力玩脱全误在这两字|资治通鉴

千百年来,下棋的人成了棋子,权力玩脱全误在这两字|资治通鉴

作者: 阳俊的文案通鉴 | 来源:发表于2021-06-25 11:57 被阅读0次

    编者按:

    名与器,其实质是占据权力的制高点,能摸清权力规律及人性的人,不会将“名与器”假手于人,更不会把“名与器”当成可有无的形式主义,善于用好“名与器”,上到一个政权,中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都是一切尽在掌控的根本。

    通鉴简报

    《资治通鉴》第1卷 周纪1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译文:礼制,在于分辨贵贱,排比亲疏,裁制万物,治理日常事务。没有一定的名位,则不能显扬;不享用车马服饰等器物,就不能树立形象。只有用名位来命名,用器物来分辨,然后上下才能井然有序,这就是礼制的精华。如果名位、器物都丧失了,那么礼制又如何能单独存在呢?当年仲叔于奚为卫国有功,他谢绝了赏赐的封地,却请求赐予他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借予别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不按原则处理政事,国家也会随之走向危亡。

    资治通鉴的第一段,写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命晋国犯上的下属:赵、魏、韩三家为诸侯,承认了他们以武力瓜分晋国的行为的合法性。

    紧跟着,就是司马光用全书最大篇幅的“臣光曰”,阐明了“名与器”的观点,用两个字,为这部“帝王教科书”开宗明义。

    司马光用“三家分晋”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批评周天子丢失名分,是德义时代的终结,于是天下纷争的战国时代来临了。

    通鉴启发

    对这段重要的论述,看起来离我们比较遥远,好像一说到贵贱、高低、名位,器物,都是封建时代的东西,是等级观念的体现,毕竟现在都互联网时代了嘛。

    不管是治国平天下的古代,还是工商社会、互联网时代,只有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权力的规律,哪怕是一般的管理工作,也得运转权柄,即使“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中心”,那你也要学会掌控你的世界。

    资治通鉴的开篇,也是总纲,主要说了一个大有深意的权力规律内核,不管是哪个时代,形式可以多变,权力规律内核不变。

    1、什么位置办什么事

    “非名不著,非器不形。”没有一定的名位,就不能显扬,没有器物,就不能表现。这句话深层含义是:人是有阶层的,人的行为要和自己所处阶层相符合,不能做超越阶层的事。

    这种思想,在春秋末年为了社会稳定,抑制“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毕竟维持秩序就是天子的重要责任,“稳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更多现代人来说,需要换个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更有现实意义。

    人的确有阶层、圈子、等级之分,但是,同样会有人运用智慧、抓住机会、下对赌注等,获取到了旁人获取不到的财富、权力,他们及其子孙,进入了高的阶层。

    让人过于“安分守己”显然不太现实,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社会的上升通道虽然不多,但毕竟还是有。

    守住自己的本分,并不等于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不张扬,不僭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做好手头事分内事,是棋子就不要表现得像个棋手,注意做人做事的分寸,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知之明,尊重现实,一切都从也只能从现实出发,现实在什么阶段,什么位次,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写到这来,让我想起了现在已经进入佛门的蔡志忠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他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

    用一句好理解的话来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什么位置干什么活,什么身份说什么话。

    2、做事就得师出有名

    “名以命之,器以别之。”关于“名以命之”,《论语》有一个很好的阐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所谓“师出有名”,没有正当、相应的名分,就会缺乏特定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逆势而行,平添无限的阻力。

    在资治通鉴中,借名的例子比比皆是:刘邦为义帝发丧讨伐项羽,刘备开誓师大会夺取益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简单的理解就是,做什么事,要先有正当、相应的名分、名头、名义(找不到特别准确的词,也不必特别精确。),政治、管理、恋爱、婚姻、家庭等等莫不如此。

    给定了“名”之后,“器以别之”,名是内容,器则是形式,就是因为有了名分,它们才有意义,以“器”进行区别,才能让人具象化的认知。

    就像古代帝王的赐名、印信绶带、车轿、器物、节杖、衣饰花纹等等,虽然只是物品,却代表它的身份和地位,权利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一个单位或公司,确定级别名头、相关编制、办公配置,福利待遇等等也是“器以别之”。

    再比如,商务会场上的位次,组织的名号、制度,或者是恋爱、婚姻中涉及纪念品、信物、钻戒······这些“器以别之”的方方面面你也能例举出很多。

    3、要牢牢地控制名与器

    “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唯有表明地位的名分和代表权力的器物,不可以随随便便给予或者借予别人,这二者要时时刻刻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

    这里可以说一说,当权者的管理玩法。

    一个当权者,如果想让各方势力,遵守权利义务而不出现争斗,让组织机器正常运转,那么就必然要控制各方势力本身的强弱,怎么控制?——控名。

    这个方式方法,不是我提出来的,资治通鉴第一句"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份,份莫大于名",控制组织,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对“名分”强有力的控制。

    为什么要控名呢?

    道德经说,“有名,万物之母”,名是生发万物的根本。

    韩非子说,“用一之道,以名为首”,运用道的方法,要把确定名分放在首位;

    论语·子路问政也说,为政当以名为先。

    儒法道三家,都不敢忽视“名”。

    虽然“名”的能量,刚开始看起来很微弱几乎没有,但是世界上所有的力量,都是从无到有,从微到著,最后成为洪荒之力。

    如果你想压制一方势力,不给予正名,那么这一方的力量是不可能显著的,因为只给利益,这种利益就没有根的,给多少是多少,给一百块是一百块,利益所得,不能聚力成势。

    而如果是给予正名的方式,就意味着给了他利益的根基,名必生利,利必固名,利益被盘活,不断索取壮大,如同一颗通天豆荚,生长失控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说“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如果你一开始就轻贱名,名器假予他人,所培养出来的力量,等你发现了其中厉害,通常已经太迟了。

    有智慧的“老大”就要紧紧的抓住名与器,以及分配名、器的权力,谨慎对待微小的变故,防微杜渐。

    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仲叔于奚为卫国建立了大功,他谢绝了赏赐的封地,却请求允许他享用贵族才应有的马饰。孔子认为不如多赏赐他一些封地,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假与他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也利益的开关。

    反过来,想上位的人如果只是重视利益驱动,认为“名”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利益实实在在,在这种短视,守着利益终成一口枯井,成不了浩浩汤汤之势。

    【总结】

    做领导的智慧,在于玩转好名与器。

    身为领导者的最大恐惧之一就是对组织失去控制,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对“名与器”有强力的控制感,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主场。

    过于信奉利益主导一切,瞧不起“名与器”,不重视必要的形式,不会在无形之中见微知著,最后,在权力的棋局中玩脱,权柄倒转,下棋的人反而沦为棋子。

    看不懂这点的人,无论你是任何类型组织的管理者,你就要担心下自己管理组织的前途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百年来,下棋的人成了棋子,权力玩脱全误在这两字|资治通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an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