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以下新闻: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到2月17日,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数字相加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看到这个新闻,政府还在靠固定资产投资这架马车来拉动GDP,瞬间就一个反应:钱不是钱,钱不值钱,通货还的继续膨胀。
明显感觉到自己正在陷入一个隐形贫穷的风险之中:账户上的金额虽然没有减少,但实际购买力正在迅速缩水。为了抵抗这种风险,中产阶级只能将大量个人财富配置在艺术品、房产、黄金等相对保值的产品之中。部分先富起来的阶层投资海外的项目,抵御资产贬值。
投资海外门槛太高,且受到限制。艺术品投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水太深。黄金投资的渠道也没有房产投资来的方便。所以,可以看到在中国大部分的中产家庭,房产占家庭的资产比重很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在国内,投资渠道偏少且相对单一。股票投资?在缺乏有效监管、诚信缺失的环境中,简直就是庄家对散户的洗劫。
至少在未来几年里,普通人对抗货币贬值,资产保值的有效手段还是房产。有钱没钱,勒紧裤腰带,攒够首付先上车。但上车前,我认为以下这些基本的道理和趋势你得明白。
不逼逼叨叨了,上干货。
1、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步入后半场。城市化就是四个趋势,农村人进城,中小城市进化到大城市,大城市出现部分逆城市化,发达地区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就三个,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更进一步或换个说法会更直接些,就是以上海、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都市圈。因为人口的净流入大于流出,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康。
2、部分人可能会说,在北上深买不起房,过几年回老家去发展置业,真的能回去了么?农村人进程,小城市人流往大城市,大城市人往北上深汇聚,这是不可逆的经济规律。之前有个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可之后呢?回去的,相当多的还又回流了。机会、观念、效率等北上深甩故乡好几条街。
3、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欧盟解体等事件意味着全球化放缓,逆全球化浪潮出现。这同时也反应了区域一体化比全球一体化更重要,至少在现阶段。那么经济核心城市的价值将被资本重估。资本的安全性比逐利性更重要,大量资本的进入将使得核心城市的价值被放大,其核心趋势进一步被确认。政府之前喊重振东北,给优惠政策也吸引不到资本的进入,资本用脚投票也知道砸钱到北上深也比东北安全系数高太多。
4、对于个人来说,若在北上深已经买不起车票,失去了上车的机会,则周边也不失为一个选择。看看北上深的城市地铁、轻轨、高速等规划,无不是在和泛周边的区域进行对接和联系。例如燕郊、廊坊之于北京、惠州东莞之于深圳。无不是因交通的改善导致人口外溢而带来房价上涨。
5、北上深不仅仅是北上深人民的,更是全国人的北上深,全国的钱都往这里汇聚,这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据一个住深圳华侨城的朋友说,他的邻居是做金融的优质海归男,因北京雾霾严重,因此居家搬迁到深圳,而他则满世界飞。
6、有人说高铁通了很发达,会加强内地城市和北上深的联系。没错,交通是方便了,更方便人潮涌入北上深寻找机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高铁不是内地城市的输血管,更是人口抽水机。
7、城市在分化,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更加的拥挤,城市规模扩大,三四线城市继续冷落沦陷。看看东北、西北就知道了,城市的人口净流入几乎是负数。所以反应在土地市场看到的现象就是,一线、强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凡拍皆是地王,房企削尖脑袋的要进入一、二线城市。而三四五线,土地供应量巨大,却鲜有全国性的大房企愿意去拿地。碧桂园,号称三四线城市之王,这几年也是调整发展战略,进入核心大城市去拿地。
8、房地产是有周期的,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若你想在北上深或周边区域置业,就要抓住收缩期买票上车。因为每个收缩期之后的扩张期,都是以成交量放大,价格暴涨开始的。
9、2017年全国性房企的销售目标,以千亿为目标的企业只能排到20名。碧桂园的目标是6000亿的销售额,前20名房企的2017年销售目标加起来接近4万亿,可见地产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满满。因为地产企业对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制定等都密切关注,敢把调子唱的如此之高,肯定也是做足了功课的。所以别相信政府控制房价、打压房价之类的假大空的喊话。
10、冯仑说过,房地产是个夜壶,政府用完了就扔一边,但还离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