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分享过一个故事: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阿维纳什,曾做过一个博弈论实验:在一次课堂上,临下课时,他拿出20美元,说谁鼓掌时间长,就给谁。
结果,鼓掌竟持续了四个半小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这是为何呢?
罗振宇分析,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目标偏移了,坚持鼓掌四个半小时的学生,已不再是为了那20美元,而是为了斗气;二是被存量绑架,中途停下来,不就白鼓了嘛,所以选择继续。
他也因此总结道:目标偏移,被存量绑架,就是人生失败最重要的两条原因。
想来,还真是如此。
你看,那些为孩子“计深远”的父母,本着一颗爱孩子的心,为孩子倾尽所有,只求得孩子健康快乐,平安富足。
于是,他们用“爱”,给孩子裹上一层层束缚:不想穿的衣服,不想吃的菜,不想练的琴,不想补的课,等等,不一而足。
渐渐的,孩子们像是个提线木偶,笑颜不在,心门紧闭,又或像个浑身带刺的小刺猬,叛逆任性,甚至误入歧途。
为何如此?
所谓的“爱子”已然成了个幌子,父母们不过是借着爱的名义,在爱自己。
他们更在意的,不是孩子快乐与否,健康与否,而是孩子是否让自己更有面儿。
此刻,还能“计深远”吗?
显然早已南辕北辙。
你看,目标偏了,结果自然是变味了。
再来说“被存量绑架”,什么是被存量绑架呢?
也就是沉没成本,明明该止损了,一想到之前投入的,便舍不得,于是投入更多,最终损失惨重。
那些总期待渣男浪子回头的怨女,便是如此。
明明早已毫无意义,却仍死守着不放,只因那该死的青春一去不回头。
著名登山家罗静讲过一个她登山的故事:
当年,她准备挑战极限,无氧登顶8000米山峰——南迦.帕尔巴特峰,以此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儿子。
到了最后两个小时,脚步越来越慢,快要撑不下去,可一想到儿子,她选择继续无氧往上走。
可行走越发艰难,如果再坚持下去,将面临下撤危险。于是,她放弃无氧登顶,换上氧气装备,一小时后成功登顶并安全下撤。
罗静的放弃是失败吗?
不。
因为她从未曾放弃登顶的目标,只是用放弃换回再次出发的生机。
懂得适时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那是对目标的笃定,而毫无意义的坚持,则是灾难的前兆。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而强者智慧,则是失去太阳后,拥抱整个星空。
如此看来,行走路上,记得不时回头看看,初心还在吗?走偏了吗?该坚持得坚持,该放弃也得放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