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有一双儿女,女孩儿已经初中,小男孩刚刚小学。
几乎每天都能听见小男孩的嚎啕大哭,有时从房间传来,有时从客厅传来,有时从阳台传来,周末时间一天不定时,工作时间在晚上或是清晨,总能听见“我不要,我不要”的哭泣。听的心里难受。
许是孩子学习进度较慢,父母心里着急,大声教学不顶用时,气急了就“咚咚咚”地猛敲桌子,或者高分贝的音量催促“快点哪”、“写不写?”、“快写”、“写”。
一通下来,精疲力尽,隔壁的我听得是心惊肉跳。
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是万千家长都曾有过的心愿。但真的有必要如此焦灼不安吗?
我在隔壁听着都觉得心慌慌、不寒而栗,更别提孩子了,这样的惊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不会造成影响和伤害呢?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依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去要求孩子 ,只是,越是催促,孩子就越是慌乱,脑子就会像闹钟一样,被按停了一般无法思考。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控制型思维模式。
平时,我们用电脑可能会出现电脑反应慢的情况,然后拼命去点鼠标,甚至还有可能想要砸了鼠标的冲动,目的就是想要它快点反应过来。
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它会死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控制错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总是高估自己对局面的掌控能力,明知道这样做没什么效果,可下意识里还是会选择这样做。
只有这么做了,心里才会感觉到舒适和安慰。可如此高压,怕只怕会背道而驰。
1、情感控制
控制型思维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它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缺乏安全感,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才会抗拒、敏感、爱操控别人。
我们喜欢对事物有掌控权,但我想没有人喜欢被人控制。
比如,恋爱中的男女,一旦在关系确定之后,有些人就会产生比较强的占有欲,他们不喜欢对方与别的异性有过多的接触。
这跟小时候觉得“妈妈是我的”一样,是对别人有一种专属占有的愿望。
再比如亲子关系,父母往往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样子去努力、去奋斗。
这些都是控制型思维模式,就是想要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做。
但有些孩子比较叛逆,个性比较强,一旦不能如父母所愿,父母就会失去理智,认为其不听话。
因为他们的控制感和权威感受到了挑战,从而会进一步加强对孩子的管控。甚至恐吓威胁、暴力。
可对孩子而言,其实,他也感受到了他失去了对自己如何生活的控制感,很自然地就会产生并强调“他的人生他做主”的权利。
如此一来,如果双方不肯做出妥协,那就如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就像是一场难分胜负的接力赛,最后的结果也许会是双方都精疲力尽,亲子关系也会陷入危机。
控制型父母,很容易打着“为你好”的关心去对待我们的孩子,但这种关心其实就是控制,它并不是真的关心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只是父母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有点强迫于人的意思。
2、空间控制
生活中,我们对人、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欲,以便达到内心的舒适体验,此外,我们对空间也有一定的控制需求。
在动物的世界里,许多动物会通过留下自己的排泄物或气味,来告诉同类这是它的地盘,这里不容他人侵犯。
这是一种对环境需求的控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举动。
因为潜意识里,它们害怕被侵犯,被伤害,于是本能地、自发性地“圈地为主”,意在告诫同类这一块区域已有“领主”。
同样地,我们人类也会有这样的需求。
只有对周边环境或事物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我们才能感受到轻松和安全,才能不必时刻保持警觉性,随时进入“备战”状态。
小时候,夏季的文字特别多,不停在身边“嗡嗡嗡”地转悠,只要有它们的存在,就别想睡好觉。
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躲在蚊帐里面,那时候想啊,发明蚊帐这个人真是个天才,轻轻松松地让人们获得了高质量的睡眠环境。
躲进蚊帐里的我就再也不用怕那些烦人蚊子的骚扰了,这种隔离让我获得了巨大的安全感和得意感。
我可以在里头肆意地翻着跟头,对着帐外的蚊子扮鬼脸,那时候,真的有种“这是我的地盘,有种你进来呀”的嚣张。
这种对空间的有效控制,不仅令我有一种“终于不用担心蚊子叮咬了”的安全感,还具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其实,从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安全和踏实,别人是无法给予的,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自信,安全和踏实也就如约而至了,它们来自于我们内心对自己的肯定。
3、环境控制
有没有碰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
同事(同学)之间,在同样一个环境里工作或学习,有的人就是不考虑周围的人是否会受影响,是否觉得不舒服,而将音乐开得很响或说话很大声。
如果你跟他说“你的音量太大了,能关小点吗?”或者“你说话声音能不能轻一点呢?”
你猜会得到怎样的回应?
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理解并服从,一种是挑衅并反抗。
每个人对环境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控制感强的人,一定会认为,你这是在挑衅他的权利,“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谁啊,你管的着吗?”
这样的人也比较敏感,别人不经意间的话语或者提议,都有可能让这类人感觉到侵犯性,从而说出一些带刺儿的话语,或做出一些不太理智、不太善意的判断和举动。
而控制欲相对弱一点的人就会比较随和,他们会积极接受周边的反馈,也比较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从而及时调整自己,以达到双方都满意,谋求共赢。
这样的人往往也是高情商一族,他们善于运用“隐性控制欲”。
能够做到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组织内部”,全面了解所处的环境特点,以便对局面有一定的掌控感。
我把这种能力叫做隐性控制欲。不为人知,但却做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非常具有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也就可以快速地融入环境,与人和谐相处。
4、控制型思维的影响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要与周边的人、事、物产生联系,这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依靠,并互相牵制的关系。
看过《中餐厅》的人都知道,黄晓明因一句话“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而招来诸多诟病。
这就是一个人控制欲的体现,这种“霸道总裁”类的形象,其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各种身份的人身上。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度表示控制权就会产生反效果,并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影响。
a、易消极
控制需求强烈的人在失去对事态的控制时,心里得不到足够的满足感,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自我否定等现象,认为没有能力将事情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造成消极心态。
b、情绪化
一个控制型的人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也比较容易被激怒,在面对控制权得到一定程度质疑或反抗时,就会恼羞成怒,甚至失去理智。比如一个控制型男人对女人的控制遭到反抗,并被分手(离婚)时,就很容易情绪失控,导致理智丧失产生暴力行为。
c、摆权威
控制型思维的人喜欢权威,喜欢教导别人,让别人听从自己,但别人教导自己却又不一定听从。喜欢别人遵守规则,自己却可以不遵守,自己看着电视剧却教导孩子去写字不能看电视。
d、影响人际关系
前面提到没有人是喜欢被人控制的,一个控制型思维的人在工作中、生活里,很难自觉发现自己的控制思维,这将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到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有研究表明,合理地促进个人控制系统,可以真正地增加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我们希望享受控制一些事情,也愿意承受受制于一些事情。
只有在积极地了解自己的控制情绪,合理地调控自己的控制系统下,才能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冲突。
使我们在生活中做到对事情的处理游刃有余,在人际的交往中轻松自如,体验如鱼得水般的自在生活。
-end-
*花小溪|喜欢磨文琢字分享小确幸,用简单质朴的文字打动你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