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一年之中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描述它:“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的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雨水节气通常在正月十五左右到来,且春雨对万物生发有重要作用,以及雨水节气之后天气渐渐变暖,降水增多。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节气到来前五日,结冰的水面开始融化,鱼儿雀跃于水面之上,水獭开始捕鱼;五天过后,便可在北方看到归来的候鸟;再过五天,雨水纤纤氤氲,草木随着阳气生发而逐渐萌发,焕然一新。
在古代,节气主要用于指导农事活动,是我们祖先对气候变化的经验总结。在那个物质世界不太丰盈的时代,人们将太多的时间寄托在灵魂之上,用更多的时间观察自然,走进自然,感受万物之美和变化,将其转化为文字,那是个敏感细腻而又充满浪漫的年代。
如“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风中还带着些寒意,梅花已尽,小杏含苞。阁楼斜角刚刚搭好的秋千浸润在夜色和烟雨中。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万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料峭春风裹挟着细雨悄么声儿地来了,怎知?是窗外升腾的尘土气息,是渐渐湿润的空气,是屋檐缓缓的滴水声。轻轻推开小窗,只见远远江上的点点渔火。清晨在悦动的鸟鸣中醒来,满目是透着亮的绿树香花。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青灰色檐上探出透着红褐色光泽的短枝,疏疏落落贴着些本白的花儿,空气湿润氤氲着杏仁般馥郁的花香。偶尔从巷口吹来的风凉丝丝却不带寒意,河边杨柳舒舒摇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