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金融行业里的IT从业人员,或者说得通俗一点,我就是一个程序员。在刚工作那几年里,最困扰我们这类人的问题是“到30岁我们就要考虑转型了”,因为我们同学间都公认的一个道理是:我们的学习能力、编码能力到时候跟“年轻人”完全无法相比了。
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研究生毕业一般都到了26岁左右的年纪,这还不考虑有人读博士的情况,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设想,剩给我们储备自己并进行转型的时间只有不到5年,这显得是多么紧迫啊!可事实是,现在我俨然已经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是干着编程的工作,当时的那个想法在我们周边同学里实现的并不多。
现在回头想来,这就是当时思想的一个误区啊,是一个没经过深入思考被灌入到潜意识的错误概念,它影响了我很多年。以至于那几年越接近30岁,越感到窘迫,但是又无力突破那个“牢笼”。过了30多岁,才释然了些,才也明白了更多。
很多人被“三十而立”这句话影响至今,按照传统观念,30岁我们要成家立业,30岁我们将进入衰老周期,30岁的我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可30岁的我们,大部分都在彷徨。
就像那个“到30岁我们就要考虑转型”的想法一样,“30岁”是当时的一个里程碑,它总会到来,但是时间不会突变,人的成就更不可能突变,过了“30岁”,我们一样会面临这种成长的问题,那时的假想敌——“年轻人”永远就在我们身边(还不是身后),似乎马上要超过我们。
当时的想法很朴实,我们都认为一个人30岁后的能力将比不上“年轻人”的能力,会被超越。虽然“年龄痴长几岁”的客观事实永远存在无法改变,但那个时候我们错误地以为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差距永远存在而且无法改变,以至于放弃了自身的学习。
这就是一种“自证预言”,首先,年龄的差距无法改变,即便较年轻者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如果两者都保持相同的“成长速度”,那么差距是均衡的。但是,如果年龄较长者真的放弃了学习,那么这个差距真的就如自己当时害怕发生的那样,会真的发生,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啊!
不论30,40,50,都会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可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也可能仅仅是在手机日历了往下翻了很多页而已。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学习,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让时间每经过一分一秒都显得很有力量,掷地有声,真正到了30,40,50,那一天,我们淡然一笑,只要我们都在成长,不放弃对自己的要求。
所以,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终生学习者了,即便很多人都在告诉我“做技术没有前途”,“学那些东西有什么用”之类的时候,我才发现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满盘接收”了,我知道他们是错的,而且错得很离谱。
我不仅经常学习区块链这一领域的全新知识,我甚至利用公司资源参加了HTML5编程的培训,昨天我还收听了财务相关的课程。技术的学习一直在我的计划中,财务的学习纯粹是一种为未来计划的知识储备,这些都将对我有巨大的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的路很漫长,我会坚定的做一个学习者,终生学习下去。通过学习,对全身能力进行打磨,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当时那样一个“转型”的设想总会到来,我不会在意它是30,40,还是50。不成长,毋宁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