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力是开放的,可以经由后天的努力不断提高,任何固定智力的思维模式都是在逃避教育的责任。
2.人之初,性本恶或者性本善的认知只是由于人们想把人类行为归于宿命,是逃避责任的做法。善、恶以及其他性格的表达,其意义只存在于社会语境中,儿童出生前并不能感知社会环境。(感知社会环境是合作的前提,只关注自己感受的人是无法与别人达成合作的,所以我觉得,个体心理学关注的是环境给人的意义,而并非在环境缺失的情况下谈论善恶或者性格,这会让人更关心自我的感受,为感受本身的合理性辩护)
3.心理学是研究合作能力缺失的问题。
4.课题分离,人际关系中大部分难题都是因为你参与了别人的课题,或者别人参与了你的课题。
5.潜意识和意识并非对立关系,潜意识是为你的行为模式提供了解释,梦会为现实辩护,强化你感觉的合理性。从而让你居宥于你自身的感觉之中。
6.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对所处环境做出的改变。
7.决定人生的并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如果我们把某些特定经历作为未来人生的基础,那么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误入歧途了。(这样我想到了小时候背过的:故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阿德勒无疑是在说,如果痛苦是降大任的前提,那无疑是误入歧途。因为痛苦的经验并不能决定什么未来,决定未来的是我们看待痛苦的方式。)
8.5岁以前人们就形成了统觉——就是感知和行为的框架,人们已经形成了偏好,就是用什么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如果不是迫于社会压力,人们没有动力去修正统觉。
9.虽然我们承认自己所有的生理和精神特征都来自遗传,但必定要将注意力引向如何利用这种遗传来努力达成确定的目标。看起来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正确方法。(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看待生理缺陷的方式——改变缺陷来达到目标,回到那句话——重要的不是那些来自缺陷的经验,而是我们看待这种经验的方式)
10.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也就是不要试图用言语控制孩子,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育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