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第1个关键观点是目的论,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相比,目的论是强者的行事方法。原因论是,我现在这样,都是我小时候你们闹的,你们要对我负责。目的论,我现在这样是为了逃避我不想接受的状况结果。我可以对自己负责。
第2个关键观点是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一切的幸福也来自于人际关系。
第3个观点,课题分离。
第4个观点,命运共同体。
今天阅读的是第5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认真的活在当下。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
如何实现共同体感觉,分为三个部分,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肯定与自我接纳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的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自我肯定可能会产生自我欺骗,自我接纳,是实事求是举个例子,考了60分自我肯定,就是我本来能考80分的,这次是因为运气不好,我能行下次一定考80,接纳自我是考了60分,也是我努力的结果,是我掌握的内容,我要看看剩下的40分是因为哪些内容没有掌握,我要怎么样能够获得?
这里有一个悖论,接纳自己,接受自己就是做不到,是变好的开始。
信用与信赖
第2个关键词他者信赖,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如何理解信用,“如果你还的话,我就借给你”或是“直接给你能够偿还的份额”,这种态度并不是信赖,而是信用。
我们只有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也许会被欺骗或背叛,但这是别人的课题,你的课题是信任。
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如果关系浅破裂时的痛苦就小,但这种关系在生活中产生的喜悦也小,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目标是把别人当朋友。
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阿德勒把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予以警示。
他这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他这贡献很大程度上提现在工作上,这里的工作不仅仅只去工作单位,还包括生活照顾家人,都是我们的工作。
如何变得幸福?
幸福即贡献感。
只要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及贡献感。
🤔抓抓落实
接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先做不到吧,先做能做到的。
去信赖他人。我总是喜欢亲力亲为,这背后体现的就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之后还是尽量让别人有机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断的去相信信赖身边的人。即使他们一次两次三次四次都没有做好。也许之后能够看到相信的力量。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法亲力亲为,只能相信别人。放下100%的安全感。
聚焦当下,只有当下。过好当下别想那么多,当下的每一步都是认真对待的,生命在什么时候结束都不后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