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候鸟,精神和肉体总在两者之间拉扯,无法专情于任何一处。
城市,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我有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社群,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同事,有熟悉的马路和高楼,有适意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理想。在这里,我可以一待大半年,可以把自己小小的封闭起来,不去见那些不想见的人,不去做那些不想做的事,不用理会别人对我的看法。在这里,我可以欣然地迷路,恣意地狂欢,洒脱地落泪,疯狂地大笑,不用担心他人的指责和嘲笑。在这里,没有虚伪的关心,没有闲碎的短长,没有理不清的恩怨,没有不得已的应付。在这里,冷漠是恰到好处的体谅。
城市再好,也不是尽善尽美,何况人总是远香近臭。在这里,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有前途渺茫的绝望,有子女教育的焦虑,有尔虞我诈的疲惫,有孑然一身的孤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有那么几天想要逃出围城,去向往的诗和远方,哪管眼前的苟且,任其在身后凌乱。在这里,无论怎么努力,总觉得漂然无依,过着肉身在外面,根却留在故土的日子。
可是,故乡已经不是原来的故乡,成了永远回不去的地方。无数次抱着憧憬回乡,无数次带着急迫返城,自己就像一个不长记性,却早已被扫地出门的孩子。故乡就像一台升级了硬件,却顽固地使用旧系统的电脑。这个比方其实并不恰当。城市的系统何尝不是旧的,变化的是我自己,在故乡的系统上,又重新覆盖了一层新的系统。城市从没变过,家乡也从未变过,变化的是我自己。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注定在两套系统之间徘徊和挣扎。前进一步,步履蹒跚;后退一步,心有不甘。
理想的故乡,只能留在回忆里了。在那里,有北风里流着鼻涕的小伙伴,有夕阳里袅袅升起的炊烟,有邻里家长里短的热闹,有令人心痒难耐的叫卖,有神出鬼没的停电,有激情澎湃的玻璃球,有钓不完的小龙虾,有走不尽的泥巴路,有漏雨的教室,有长长的冰棱,有皑皑的白雪,有千疮百孔的泥墙,有蜿蜒曲折的巷子,有香喷喷的锅巴,有香馥馥的野花……这一切,都埋在故乡的土地下,它们那么真切,却又那么虚幻,恰如人这一辈子。
如今,我又回城了。带着逃离的心情,我奔驰在高速上;可真坐在城里的家里,心里又觉得空荡荡的;难得的是有心情坐下来,慢慢地整理整理思路,虽然它们很乱很乱。也许,这就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吧?!如果能够承认这样的现实也好,至少更容易接纳它,然后去享受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