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8-01-23 云水微澜 湉言密语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一位名叫杨宝德的博士在灞桥纵身一跳,结束了只有29岁的年轻生命。从流出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似乎愿意善待所有人,却独独忘记了善待自己,将那些真实存在的、主观想象的压力独自承担,终于在面临崩溃的那一刻,选择了一死解脱。
我们身边似乎总有不少这种被称为“烂好人”的好人:他们从读书时代起就属于那种循规蹈矩、老实本分的中等生;进入职场后,也总是以一种谦虚、低调的姿态试图讨好周围每一个人;对于别人的求助,他们从来都是来者不拒。然而,这种烂好人却并不怎么受大众欢迎,领导对于这种人也总是停留在“用”的层面。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不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善待他人的。当然,善待自己,既不是放任自流,沉溺于声色犬马、吃喝玩乐中,将一生的大好时光用在取悦皮囊上;也不是过于苛求,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真正的善待自己应该合乎中庸之道,既不放任自流、毫无大志,也不一味冒进、不懂迂回。
博士,作为知识金字塔中最顶端的一类人,他们身上有太多的光环,尤其作为出身寒门的杨宝德,他身上担负了太多厚望。局外人也许看到的只是那虚无缥缈的光环,而来自亲友、导师以及自身所加诸的巨大压力大概只有经历过读博的人才能真切体会。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所灌输的思想似乎永远是“不逼自己一把,就永远不知自己有多优秀”、“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所谓正能量,仿佛示弱便是没出息、懦弱的表现,这使得我们形成了过分追求成功的功利心理。成功者总是拥有鲜花掌声、名利富贵,而失败者只是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没人关注他们曾经的奋斗、曾经的努力。对于杨宝德这些一步步艰难走来的寒门学子而言,求胜、竞争心理大概早已根深蒂固,况且走到这一步,他已无法回头,于是,哪怕一点点挫折与逆境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为难以忍受的失败。在知识、学术的世界耕耘久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只有由硕而博、由出国而进高校,从此走上学术研究才是正道,一旦偏离这个道路,那与失败何异?有人说,执着的人往往容易成就大事,在学术道路上,甘守清贫与寂寞、执着尤为重要。只是,这种执着一旦剑走偏锋,便只能断送自己的人生,徒留一声叹息了。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容易钻牛角尖”,像杨宝德这样的学生们,能一路走到西安交大、又成功地由硕转博,其学习能力、聪明程度自不待言,只是“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一旦这些聪明之人在过于偏执、又不愿与他人沟通,那必然会演变成类似的悲剧。
凭心而论,我们终其一生,何尝不是在攀登一座名为“成功”的高山?一路上跌跌撞撞,一路上经历一个又一个失败与挫折,有的人在半路上一歇便是一生;有的人刚到山下,生命却已进入弥留;有的人虽然站在了山巅,却不得不忍受四面刺骨的寒风和与成功相伴而来的孤独。也许,我们的人生并不缺乏失败,我们缺乏的正是那份承认失败的勇气。这个世界容得下嬉笑逗骂、容得下蝇营狗苟,却容不下失败,不仅别人无法容忍你的失败,即使自己也无法忍受失败。因为失败,即是一种不完美,对于那些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不完美绝对是无法容忍的。只是我们不曾明白,太完美的是神,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我们沾染人间烟火、口食五谷杂粮,不完美再常态不过了。正是因为我们自知不完美,才努力去超越,也正是因为有了超越的心,我们的身上才有了某种神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