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到有人把管理员工比作放羊,觉得十分荒谬?
其实,在古代,古人曾以九州之长为“牧”, “牧”原意是放牧,但后被引申为管理人民之意。由此可见,其实管理人民、管理员工与放牧羊群有类似之处。
从古到今,牧羊人放牧羊群会采用圈放与散放两种方式。圈放是把羊放在一个事先规划好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羊有自由度,但这个自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散放则是牧羊人把羊放出去,没有划定羊群的活动区域,每只羊都有自由度,但是每只羊又不会脱离羊群,始终与大部队保持联系,而且每只羊都能找到草,也都能吃得饱。羊群散放时,牧羊人只用手中的一把铁铲和嘴里发出的几句固定的口令就能轻松自如的领导羊群朝一个方向前进或是把几十甚至上百只羊集中在一起。
若企业管理者管理员工能达到像牧羊人放羊一样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才真的是管理大师了。
但企业管理者如何做才能像牧羊人一样,让员工朝一个方向前进呢?

01
制度的制定的目的不是用来惩罚员工的,而主要是起震慑和预防作用。
不要轻易用制度来处罚员工。这就像羊倌手中的铲子只对付那些严重脱离队伍的羊一样,对于不严重违反纪律的羊群只用喊口令。这就是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教化为主,处罚为辅。这也就是孙子所言的攻心者为上的道理。
02
为什么羊群虽松散,却没有一个掉队,而且只要牧羊人口令一下,所有的羊都会向一个方向前进或后退呢?
其实每一个羊群都有一个领头羊,只要把这个领头羊管好了,其他羊就驯服了。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匠将原则,只要把将管好了,兵自然也就管好了,所以管理好领导层是管理员工的关键。
03
每只羊都有吃草的自由,因此,牧羊人不会固定每只羊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每只羊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确保每只羊都能够吃饱吃好。所以,管理者必须要给员工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让每个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这就是所谓的人尽其才!这样,每个员工就都有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员工也会有更多的归属感。
04
羊群看起来很乱,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乱。这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管理者就像牧羊人一样,应该惩罚最不守规矩的员工,教育那些对工作不热心的员工,并管理好领导团队,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像羊群一样自发的遵守纪律,这实际上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
05
牧羊人通常把羊赶到山上,因为把它们赶上山可以培养它们的腿部力量,这种羊才会长胖。刚开始时或多或少都会绵羊上不了山,但是通过牧羊人不断地叫喊,重复几十次,最后所有的羊不用赶都会自觉爬上了山。
这与管理也是一样的,在西方,管理也用“赶羊上山”来比喻企业管理。有些员工可能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需要,不愿意上山,但常常重复做一件事重复,他们就会由不能做变成可能做到,并从可能做变成习惯做了,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道德自觉和固化行为的模式。比如,加班文化,开始大家都是不愿意的,但随后习惯了加班,最后不加班会变得不习惯。其实员工的工作状态没有好与坏,只是习惯和不习惯的问题,好的企业文化是通过磨练和锻造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