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旦旦杂记
管理,心理与交易的局部小杂汇(一)

管理,心理与交易的局部小杂汇(一)

作者: 旦旦er习 | 来源:发表于2017-07-19 09:54 被阅读17次

    1,德鲁克:管理大师中的大师,思想中一部分是提出了目标管理。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后期在明确这个“目标”后,出现“目标”-----“实施”-----“绩效考核”三者之间建立反馈循环。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为了加深对目标管理的理解,可以找到它的反方做对比:

    2,戴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他提出了PDCA 戴明环  Plan(计划) Do(实施) Check(检查) Act(修正)。

    戴明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不认同,后面摘录了一段文章:

    被誉为美国企业“质量革命”之父的W.爱德华·戴明博士(W. Edward Deming,1900-1993,一度与德鲁克同在纽约大学教书),曾对目标管理怀有很深的敌意。戴明指出,目标管理为目标导向,而非过程导向,仅注重结果,不注重工具,与他强调的质量观念有根多冲突的地方。他说,一个组织可以通过任何工具,在短期内达成它想要的任何目标。撰写戴明博士自传的安德烈·加博尔(Andrea Gabor),在该书结尾综合戴明的观点,指出一家公司“大可变更帐面数字、或卖掉一个体质最健全的事业单位”,让公司财务报表出现利润。同时,戴明把德鲁克的“目标”读成“配额”(quotas),他批评道:“配额是改进质量与提升生产力的一大障碍。我还没有看过任何一家公司在确定配额时,会同时建立一套帮助员工改善工作方法的系统。”戴明甚至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用来比喻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交通警察每天都要开出一定数量的交通违规罚单。公平地说,德鲁克推广目标管理的观念,主要目的是要和监督管理作明显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德鲁克和戴明博士的目的,其实都是要剔除“监督”这个东西,从而建立一个非独裁式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员工将会更注重产品质量。

    3、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本哲学》指出,他指出“最高级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即纯粹的表现性行为。换言之,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成长性促动,而不是匮乏性促动。这是第二次天真,聪明的单纯,适意的状态”。

    在马斯洛的思想中,自我实现是更高层次的,同时一般也是建立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之下。其中(自我实现-----成长性动机-----表现性行为)可以视为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单纯提取表现性行为的特征来看,其中一个特征是“表现性行为就是目的本身”。而作为“表现性行为”的对立面“因应性行为”它的对应的特征是“为手段行为,其目的是满足需要或者消除威胁”

    4,综合:通过三者的对比,从个人的体会讲,三者实质都是用更好的方式促进自身组织的进步,同时又针对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

    从德鲁克“目标管理”的角度,以目的为导向,可以理解为“目的就是本身就是全部同时德鲁克的三个石匠的故事,也体现一种“愿景”为导向的体验感。这样的体验更倾向于成为稻盛和夫“自燃型”的人才或组织。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外在表现和实现方式,体现一种卓越感和求成感。

    从戴明的PDCA环讲,单纯从理论角度,是以现实问题为出起点。在第一步计划一块又细分了:1、发现问题,2、发现原因,3、发现要因,4,指定计划。现实的基本问题出发,有些类似因应性行为的“为手段行为,其目的是满足需要或者消除威胁”。这样的体验感,与稻盛和夫的“可燃型”人才和组织类似。类似追求基本需要满足的一种外在表现和实现方法,体现一种生存感和求存感。

    5,管理,心理与交易(因为这里是自己的体会,也没有体系,就零碎了)

    《专业投机原理》的维可多.斯波朗迪提出他的交易哲学:“让我们从经营事业的角度考虑,我的哲学基于三个原则:保障资本、一致性获利能力、追求卓越的回报”。

    如果基于上面的交易理念,已经包含了“求存”+“求成”,当然维克多这里安排是有先后顺序,这个其实非常关键,因为目标管理和PCDA环,实质上的差别也是在这个顺序上。

    同时,在我对“自我实现”的理解上,认为“自我实现”实质是一种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后,潜意识不断推动进化的过程。而“愿景”实质也是制造长期稳固的“潜意识画面”后期只要这个画面与现实有差距,随着时常对这个“潜意识画面”不断加固,宣传深化,人自然会行动把现实改造朝这个画面前进。自然就是“自燃”。对应到交易,表现为主观交易,从“潜意识画面”推动行情的角度,那么主观交易分析的核心是行情变化的“潜意识”,一种行情内在的“愿景”,一种行情未被实现的“预期或超预期的行情潜意识画面”,这是主观交易需要去发掘的一种“预期景象”,作为交易的核心。而单纯的“潜意识画面”是虚幻的,需要配上现实实施+绩效考核的反馈调整过程,而这段现实反馈是对“可燃”的一种体验。“预期景象”+“现实反馈”也是“自燃”与“可燃”的一种结合。

    在“基本需要”上更多是意识层次对当下环境和机体的条件反射,一种本能。它觉得了一个人基本的健康状况,维持日常一个“合格”人的状态,这是一种基础。单一的刺激反射是“可燃”。从交易的角度,需要的是一种“危机处理经验反射集合”,核心在与收集各类可能的情境,发掘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可行的解决的方案。随着不断的累积过程,“危机处理经验反射集合”不断丰富,最终自然也是可以做到应对自如。这个累积的过程是“可燃”----“自燃”的一段经历

    在这里让我想起,“内家拳”和“外家拳”孰优孰劣。但是实质上并无高下,最终追求的是“内外合一”,从“自我实现”的角度,都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只不过各种选择的道路和原始的动力并不相同,而最终要达到的境界实质上又是相同的。

    最终还是汇集在“旦旦”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心理与交易的局部小杂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ik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