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教务不是特别繁忙,于是和好友外出踏青散步,走累了,两人便找了个小亭子坐下来聊天。这一聊,便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个没完没了。闲聊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同时也感觉两人应该是很投缘的,要不然怎么能说上半天不嫌累呢。于是颇有引以为知己的感觉。
今天两人又闲来无事聊起了学生。可能因为教学理念的不同,在某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上,我们两人有了很大的分歧。本着让对方看清真正的师生关系的原则,我便在众人面前多争辩了几句,随之引来了对方的不满,弄得我也臊的慌。这种害臊的感觉于我已很少见。因为我本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愿过多宣示自己的想法,也不想过多干预别人的思想,现在想来,我还是做的不够。
每个特立独行的人,也许多少有些交往的障碍吧。因为他也曾经赤诚一片,但他同样也敏感脆弱,谁也不能保证他身边的好友都明了他心中的这份赤诚,也无法像他一样“讷于言,敏于思”,如若遇上心直口快,标榜“善心人性”的好友,自己很可能被口诛笔伐,最后弄得自己“黯然神伤”,对方却“余独不觉”:此时,我才感觉出边界对我的重要性。
如果我能知道双方交流的边界在哪,也许我能轻松地习得闲聊和洽谈的技巧;如果我能知道工作交友的边界在哪,也许我能敏锐地辨识秉性与利益的冲突;如果我能知道生活处事的边界在哪,也许我能有幸的敲开幸福或成功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