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在后面加上了一个句子,自力者利于人,自力团队利于社会。
清代彭端淑在《为学》结尾写到: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大意是:因此,天资聪明和敏捷,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恃著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就是自毁前程的人.愚笨和平庸,好像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那就是能成就自己的人了。
之所以记起这段话,是因为自己老是觉得自己太过于愚笨。只能靠孜孜不倦的学习来成就自己。虽然说老师的事业本身就是成就他人的事业,但是立人先立己,达人先达己。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学习的姿态,如何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
可是,老师的学习不能一直处于浪漫的学习,应该是朝向专业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内容、路径、方式、策略和反馈,都应该讲究科学性。比如读书,先读起来,但是一边读就要一遍思考:我应该读哪些书籍来提升个人整体的文化底蕴,读哪些书籍来提升学科能力,读哪些书籍磨练教育专业能力,读哪些书籍可以链接社会资源,认清时代趋势。怎么读呢?休闲娱乐的阅读可以有,但远远不够,要拿出啃读的精神,把哪些重要且难读的书籍,一句一句地啃下,一次一次地读,直到和自己的生活打通,和自己的专业打通,和自己的生命打通。目前,我还在读的路上。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带动他人。
读书还需要有共同体活动。我参加的网师课程研发团队的共读,每周一次,目前正在读《教什么知识》,这本书读起来真的很枯燥,很容易把人绕晕,每一次读第一遍,好像懂了一些,再读,不懂,听着伙伴的共读,好像懂了一些,再回头读,又不懂。这样来来回回三四次的阅读,总能留下一些东西来。不过,我因为忙碌,每一次都是快共读了才赶着看一遍,读得很浅,交流起来也无法深入。
“桐下读吧”的活动,本学期没有规划好,我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组织阅读,感觉大家都读得力不从心。需要重新规划一下阅读的节奏和方式,本周四放学后,一定要组织起来好好读一读。之所以组织得不好,与我也有关系,本来欧把这本书的导读任务交给我,可是我这学期从开学到现在,每一天都忙得团团转,完全没有静下心来研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那本书要是不反复啃上几遍,根本读不懂深层次的东西,自己都没有读懂,如何去导别人哦!
突然想起师父说到的一个词“精神领袖”,我想,这样的人,整个人都会发光,自带一种力量,不止是自己厉害,关键是能够带着一群人都厉害起来。那些能成为精神领袖的人,身上都有什么样的特质与力量呢?
百度百科里对精神领袖的解释: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能给予我们精神鼓舞的人,能领导我们的精神向某个方向发展的人。“精神领袖”是这个人的思想理论占据着整个时期的思想,他的言论或意图可以让你为之欢呼雀跃,也可以为其赴汤蹈火。比如毛泽东、比如斯大林等伟人,就是典型的精神领袖。
我在想,那些身上自带一种精神力量的人,在一定区域或者一个团队里,也可以被称作精神领袖。任何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可能是最核心的领导,也可能不是),都应该是自带力量的精神领袖。
我们组织的桐读下吧和写吧走了这么多年,大家应该多少有一些收获。可是,如果用科学设计的眼光来看,我们该以怎么样的姿态去发展我们的力量,传递我们的力量,通过利他,成就团队呢?这需要团队每一个人都来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