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梳理及小感悟
早上老师讲了曾子家两代人对父亲不同的奉养态度。曾子奉养自己的父亲曾皙一定要有酒有肉,当要吃完的时候,曾希问他还有没有剩余,曾子为了让父母亲安心的吃,一定会说有。父亲曾皙平常乐善好施,经常接济邻里乡亲。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曾子铭记在心,所以,每次父母用过饭后,他都会毕恭毕敬地向父亲请示,这一次余下的饭菜该送给谁。而曾皙死了以后,曾元侍奉曾子也有酒肉,而当问他有剩余没有,他必定说没有。这样他好将剩余的酒肉下次再搬上来。曾元所谓的孝仅仅是奉养父母的口腹和身体,而曾子养的是父母的志。
老师又讲了“曾子易箦”的故事。曾子病危,学生乐正子春和曾子的两个儿子坐在曾子的床前。拿火烛的童子看到曾子睡床席非常华丽,正要发问。乐正子春听到童子发问,怕惊动老师阻止童子。曾子说这席不是他这样身份的人能用的,坚持让儿子更换床席,还留下令后人深思的佳句: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君子爱人按照道德标准的要求,而小人爱护人是无原则的迁就)。这个作品表现了曾子在弥留之际恪守礼法的思想。更换一席,本是一件生活小事,但在曾子看来,却是件不寻常的大事。同时也反射出孝的问题,曾元顺从父亲的意愿给父亲更换旧席。这也是孝,但不知父亲真正要的是因恪守礼法,去更换不符合他身份的席子。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有多少人做了曾元那样,仅仅是想着供养父母的口腹就够了?心想着让父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就够了?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父母的老年的需求也又更进了一步,儒家孝养父母有三个层次: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而在佛家思想的诠释里,孝养父母还有第四层次:孝养父母之智——增长父母慧命。年长的父母其更需要陪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他们更需要的精神的富足。我们做子女的确实需要不断精进去开启父母的智慧,圆满孝道,圆满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