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才亭向西约200米,濒湖有一座亭子,匾上赫然有三个大字“风雨亭”。这风雨亭位于苏堤的北首,很容易让人想到是不是与苏轼有关。偏巧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最后一句也提到了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说的是自己已然超脱,万事万物并无差别。
但这个风雨亭却与苏轼无半毛钱关系,在风雨亭边有一块标识牌,清楚地写着:“风雨亭原系纪念辛亥革命先驱,鉴湖女侠秋瑾的祠堂所在。1959年祠堂被拆除,后于其地建亭以志之。亭以秋瑾临刑前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句而得名。”
慕才亭纪念的是苏小小,苏小小临终前的嘱咐是:“我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庶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癖”。风雨亭纪念的是秋瑾,秋瑾临终前除了“秋风秋雨愁煞人”外,还有“埋骨西泠”的遗愿。慕才亭几经毁修,风雨亭也同经变化,两位女性的纪念亭相距200米,遥遥相望、惺惺相惜,也引来无数游人观瞻。
风雨亭是一座卷棚歇山顶矩形虚亭,有靠栏。“风雨亭”的亭匾由教育家叶圣陶所书,两边配的楹联由冯玉祥所撰“丹心应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联语中的“碧血”和“丹心”,引用的是《庄子·外物》篇中所载周大夫苌弘经三年化为碧玉的传说,用以称颂为国死难的人。冯玉祥将军正是以此来赞扬秋瑾在反封建、反等级特权、反男尊女卑等斗争中的不懈努力,开出了“革命”花,结出了“平权”果。
在亭中休息时,无意在看到内侧檐柱上的一副对联:“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悲风雨,虽死不死终自由。”撰联和题写之人是魏传统。魏老是我原来所工作单位的第二任院长,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见字如面,睹物思人,引发我无限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