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首先是“人学”!

教育,首先是“人学”!

作者: yh小树苗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22:30 被阅读0次

    今晚是“专业阅读与写作课程”的第二次直播,六点半,早早地守候在屏幕前,等待着直播的开始。新网师里的每一位学友都是那么的热爱学习,课程的助教、义工们为了把每一次直播做得至善尽美,她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向着完美靠拢。“承担即成长”这句话,在优秀的义工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选修这门课程,大家都是冲着李老师来的,李镇西老师几十年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坚持“四个不停”,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不断发扬光大,让中国广大一线教师了解了苏老师的教育思想并在实践中践行着。李老师讲《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意义和必要性,我了解到了苏老师确实是一位教育大家,他的感情真挚而充沛,他的思想朴素而深刻,他的语言平易而精彩,"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身边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仅仅凭这一点他教育胸襟的博大和教育理想的崇高就远远超出了同时代许多的教育家(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他的思想理论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一些不可避免的历史的局限)。而在20世纪的中国,我认为只有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苏霍姆林斯基相媲美,那就是陶行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教育,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也不是培养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更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死读书的人。而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情操。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注重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他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总想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跟他们同欢乐共忧愁,亲密无间。这种亲昵感乃是教育者创造性劳动的一种极大享受。我曾时时试图参与孩子们某个集体的生活:同孩子们一起去劳动或到故乡各地去远足,去参观旅行,帮助他们享受到一些不可多得的欢乐,缺少了这种欢乐就能难以想象能有完满的教育。

    看到这段话,真是让人感慨万千,今天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大部分学校还是沉浸在追求升学率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教师与学科分离,与学生分离,与自己分离,他们只是在扮演教师的角色,说的尽是些言不由衷的话,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旋涡里,思维早已呆滞,教学已经降低到技术层面,教师丢失了心灵,失去了自我。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氛围中,学生谈何发展,师生关系是一种皇上和臣民的关系,学生心中充满着恐惧,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教育,失去了润泽的味道!

    回想起二十年前,我在山区代课的时候,虽然工资低微,但我感觉那段时光是人生当中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光。为什么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因为我注重”人“的教育,我与学生共成长。在课堂上,我风趣、幽默,尽量把课讲得深入浅出,学生偶尔讲一下小话,跟同学做一下鬼脸,我都当作没看见。下课后,学生总是围在我身边,我给学生讲名人成长的故事,我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乒乓球,一起放风筝。学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得有一个暑假,我带了二十名学生去汕尾凤山公园旅游,我们从山脚往山顶攀登,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坐下歇歇脚,唱唱歌,渴了就喝随身带的泉水,中午,我们在山顶上吃着自带的干粮,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大海,那种惬意,至今难以忘怀。回来的时候坐不到车,我们硬是集体走了十几公里,最后才坐上一辆拖拉机回来,那一趟远足,放在今天,是无论如何都是不敢去尝试的,但在那个时候,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奇妙,孩子们丰富了智力背景,成就了高质量的文章,我把学生的文章修改后,推荐到汕尾日报教育周刊发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二十多年以后,他们长大了,每每回味那些有趣的事,都感觉特别激动,特别幸福。

    与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感觉自己特别年轻,心态也特别好。因为每一颗纯真的心灵,都洗涤了我内心的懈怠和烦恼,童心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和他们在一起,我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教育,就是这么奇妙,只要你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你就会享受到教育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首先是“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kn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