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的一个晚上,我收到了她的消息。
由于疫情,今年的大学开学延迟了几天,从九月上旬推到了下旬,就算是晚了这么多天,她依然恋着家这个小窝儿,不想去学。
她上午还在朋友圈晒着早上的牛肉汤,写着:为了这碗汤,不想出走!
听听,2000后的孩子就是这样,说话总是惊心动魄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怎样一个让人不省心的孩子呢!
其实,她是我的一个学生!
那个晚自习,上课钟声响过,教室里依然还是喧嚣一片,说话声、议论声此起彼伏。往常此时,他们早已安静下来读书写字了。可那天的铃声似乎是敲在了棉花堆上,没起一点作用。我走上讲台,阴着脸站了好一会儿,学生们才觉察出了不对劲儿,安静了下来。
我有点生气,整节课,都黑着脸讲课。沉闷的气氛,把我的思绪也扯的支离破碎。
自以为,上课一贯神采飞扬、热情似火的我,带学生尽情遨游知识殿堂的同时,早已经把他们熏陶成了尔雅君子,可……
一下课,我就逃也似的出了教室。小姑娘就追了过来:“老师,我想去拿回我的习作笔记。”
一摞习作笔记散落在办公桌上,批改过了未来得及整理,好似几只小鸟儿,还未来得及归巢。
小姑娘帮这些“小鸟”归了巢,并找到了自己的那只。可她并没有离开,而是来回卷着本子,似乎有话要说。
我只好挤一些笑给她:“怎么了?”“老师,这节课你没有笑……”小姑娘顿了一下,抬头看着我,“我们喜欢您微笑上课的样子……”
我一下子愣住了。
再平常不过的微笑,竟然给了孩子们如此深刻的印象。
看着柔柔弱弱的小女孩儿,我心中的堤坝一下子破了防。原来我一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们在意知识传播者的一颦一笑,更在意文明的传承:课前自觉背书,见到老师笑着问好,老师有难,及时来帮……
课前是因为他们在拉桌子,为了布置第二天的考场。
释然的同时,让我深深记住了她这个小姑娘。
多年后的今天,她走进了大学。上午还在恋家,下午就已经进了教室,晚上就告诉我说,她高票当选了班长!
我祝贺她,她却发来了一个问题:我没有当过班长呢?
凭着多年的为师经验,我立刻读出了她内心的紧张——老师,我该怎么办?
我笑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她:“忘了我们读过的《论语》?”
她应该是愣了一下。也难怪,那一年,和学生共读《论语》的时候,我的内心也是忐忑的——这额外的阅读,会不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用。
“一直影响着我的是那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很快她就回了消息。
我暗暗吃惊,看来多年前的读还是有作用的。
当然我又不得不佩服,能践行此这句话,难怪此次她会当选为班长。
“真棒,恒之行之,未来可期。”我表扬她,同时又告诉她,“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她笑了,调侃道:“哈哈,现在我也算是禄了。”顿了一下,她似乎正了正神色,又道:“多谢老师渡我,明天我去图书馆借本《论语》,再认真读读。”
她的一个渡字,让我不禁莞尔。多年前她也许并不在意,曾用一句短短的话语渡过自己的老师,今天,就算是老师的回馈吧!
人生在世,渡与被渡,其实都是特寻常的事儿,一句话,一个笑,甚至一个眼神儿,恐怕都有可能成为渡别人的小船,只是我们自己并不在意罢了。
当然我也想到了读《论语》,竟然有些得意地笑了,有些事儿看来还是有必要坚持一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