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赋能平台的本质竟是“去能”

赋能平台的本质竟是“去能”

作者: 呦呦syl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23:54 被阅读0次

    一  “赋能”与“去能”

    今年来,“赋能”这个概念非常火爆,但是到底什么是赋能呢?

    正因为平台有了一系列能力,可以帮你化繁为简,从此你就再也不会做这件事了,慢慢的自身就失去了这些能力,只能依赖于平台提供的工具。

    所以现在只要有人说想打造一个赋能平台,我会先去想说这个平台要干掉谁?

    比如用惯了滴滴之后,我基本上就不打出租车了,因为一打出租车就会很焦虑,又要交钱、又要打发票。但是,滴滴打车这些事都不用我管,而且我因为相信平台的算法,甚至会懒得看花了多少钱,到了月底或者过几个月,我就申请一次电子发票就好了。时间久了用进废退,我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一块事务上就会萎缩。

    所以我们如果打造了一个赋能平台,提供服务给用户,而用户真的习惯于使用这些服务了,结果会怎样呢?

    用户会成为某种程度的“残疾人”,他们离开平台就不会做事了,这恰恰就意味着粘性产生了。

    所以我们常说互联网创造粘性,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别人没有必要再去做这件事了,甚至慢慢失去了做这件事的能力。

    今天如果有人说想要做互联网,总是在讨论能拉来多少人头、能带来多少交易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怎样能够创造出粘性,这是互联网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道理,在未来的智能商业世界中最重要的依然是粘性。

    结合张先生讲过的“左边-右边世界”的模型再进一步理解。

    其实我们再以粘性的角度看,右边的世界也是赚钱的,只不过是赚钱的方式和左边不一样。

    在左边的世界里可能我生产了一种设备,通过把设备卖给客户赚钱。而在右边的世界里,我把客户摁在了我的平台上,让他离不开我,之后就可以从他身上赚到整个生产流程、全业务周期的钱。

    赋能就是让客户依赖于平台,进而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

    之前我们讲右侧的世界时强调交互,不是说我们不赚钱,而是在另一个维度上赚到钱。因为这个人已经依赖我了,他做任何事情首先就会想到来找我。

    就算那件事情我本来不会做,我找个代跑腿、找个服务提供商也可以把事情办了,只不过我会收20%的通道费。如果你说想去旅游,那我去帮你找一家旅游公司,再收取个20%的通道费...现在是不是觉得越说越像美团点评了?

    那我们不讲纯互联网公司,再举个例子,如果做平台的是个物业公司,这个平台是某社区的服务平台。假设这个平台对业主服务的交互设计得非常好,业主会把维修、装修、买菜,甚至可能会把居家养老都给它了。

    所以,未来必定是一小撮本地化的服务平台会有发展潜力。

    过去我们追求的规模是指单产品做到极致、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未来的趋势则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把类别做的非常丰富。

    要求下我们做到:

    第一,数据要拿完整。

    第二,做服务的组织者,而不是做服务的提供者;不要什么都自己做,做得又累、服务又做不好,各项服务由擅长的公司提供就好。

    第三,要关注客户在平台的粘性,通过平台赋能,给他“去能”。

    第四,在小范围内把品类做得丰富。

    二 产业端颗粒度细化

    下面分享张先生推出的未来产业端的颗粒度将会不断细化,我着实认可。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把消费端(C端)的颗粒度做得足够小了。

    互联网浪潮来袭之前,我们给会员分类也就只有三个维度:普通会员、银卡会员、金卡会员。而现在来看,在互联网上描述一个C端用户就需要6000多个标签,想象一下这么多标签描述你的特性,这让机器比你更加了解你自己。

    与消费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业端的颗粒度并没有很细。

    在产业端,我想真正的机会就在于,如何再做出同样精细化的产业端,去配合颗粒度如此之精细的消费端。

    在以后的世界中,我们身边可见的一切应该都是数字化的。

    “我们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赋能平台的本质竟是“去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lj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