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识的搬运者摄影
国货之光-中国胶片相机实物展

国货之光-中国胶片相机实物展

作者: 飘渺的梦影 | 来源:发表于2024-06-28 23:59 被阅读0次

1839年,法国发明家达盖尔制成了银版相机,成为了相机诞生的标志。从此摄影技术不断发展,并风靡世界。虽然世界第一台相机的发明创造并非始于中国,但我国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时间,即相机成像的最基本理论,要比外国人早得多,公元前4世纪,墨子在《墨经》里就有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进入了国产相机生产的时代。1955年,北京大来精机厂开始研制我国第一架旁轴取景测距135型相机,并于1956年8月研制成功。1956年至1959年间,“七一”、“幸福”、“上海”、“珠江”、“太湖”、“南京”、“西湖”、“青岛”、“长乐”、“沈阳”等品牌相机相继研制成功,拉开了我国相机生产的帷幕。

珠江牌135相机

一、按胶片画幅分类

相机中的脚尖型号多样,不同的相机对应不同的胶卷尺寸,按照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可分为35mm相机(常称135相机)、120相机。

135相机:使用135胶卷的相机,画幅36✘24mm,胶卷宽度是35mm,所以也称为35mm相机。

上海牌135相机

135胶卷的来历:1913年,德国人巴纳克制成了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小型莱卡雏形,开辟了相机发展的新时代。1931年,美国柯达公司在德国开始制造瑞丁纳相机,其胶卷编为135号。这种胶卷采用宽度35mm的电影胶片,因此通称35mm胶卷,又因这种胶卷从莱卡相机开始应用,故又称作莱卡型胶卷。受莱卡相机的影响,使用135胶卷的相机很快在各国流行起来。我国第一台135相机为紫金山相机。

紫金山相机:1959年,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电影机械厂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135单反相机,并以南京市地标“紫金山”命名。

120相机:因使用120胶卷而得名,双反相机大多使用这种胶片,宽度60mm,长度有多种。

120胶卷的来历:1901年,美国人布朗尼设计了布朗尼2号相机,其画面尺寸为57✘83mm,胶卷编号为120。我国早期的120相机有幸福1型、海鸥4C相机等。

幸福1型相机

海鸥4C相机:主要特色是在4B的基础上增进了一个专用的135附件,并为此设计了一套计数装置,计数窗开在相机输片钮一侧,通过离合接口来装卸135附件,使120相机具备了可以使用135胶卷的能力。它是最成功的一架可以使用两种规格和拍摄三种画面尺寸的普及型相机。

二、按快门分类

快门是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可分为镜间快门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相机)、焦平面快门相机、程序快门相机等。

镜间快门式相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彩扩机和放大机在城市中的普及,购买相机逐渐成为当时的潮流。上海照相机厂领头研制出小型镜间快门式相机后,全国各地诞生了很多镜间快门式相机,这种相机款式新颖,成像质量优越,并且价格便宜,是当时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首选入门单品。

镜间快门相机

焦平面快门相机:相机快门的又一种式样,由橡胶布或金属片制成,安装于镜头焦点平面(即感光片表面)前,分横走式与纵走式两种。焦平面快门速度较镜间快门更高,国产横走式快门通常为1-1/1000秒,国产纵走式快门最高可达1/2000秒。

焦平面快门相机

程序快门相机:又称固定配合式快门。快门速度和光圈按固定程序配合与曝光值互相对应,不能任意选择。大孔径光圈与慢档速度配合,用于对低亮度被摄体曝光;小孔径光圈与快档速度配合,用于对高亮度被摄体曝光。

程序快门相机

三、按用途分类

特种相机:在日常摄影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用途的相机,因其有着另类的设计,深受收藏者的热爱。特殊用途的相机在我国多个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运用,正因为如此,所以产量稀少,每一款相机都是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产品,这样才能符合拍摄要求。

东方SH工业相机:天津照相机厂1975年开发生产,应用于工业摄影领域和医学显微摄影。

四、按外形与结构分类

按照胶片相机的外形与结构,可分为双镜头反光相机、折叠式相机、单镜头反光相机、平视取景相机等。

平视取景相机:又名旁轴取景相机,由于取景光轴位于摄影镜头光轴旁边,而且彼此平行,因而取名“旁轴”相机。

上海58-2旁轴相机:上海照相机厂于1958年开始生产,最为经典的是该款相机采用了镜头伸缩式的设计,风靡全国。上海58-2旁轴相机到1961年5月停产,总产量七万余架。

海鸥KJ相机:上海照相机厂于80年代开始生产销售的机械式自动小型相机。KJ中的“K”是“框式取景器”的“框”字拼音首字,“J”指的是“机械程序”的“机”的拼音首字。

平视旁轴机

折叠式相机:1956年4月18日,天津平和机械修理厂、万象公益社、利群公益社等4家私营企业合并成立了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这是国营天津照相机厂的前身。第一部国产折叠式相机就诞生于这家工厂。

珠江60-1珠江60-2相机:珠江60-1由广东省广州照相厂于1959年开发,1960年正式投产,产量稀少。珠江60-2是在珠江60-1基础上改良而成,增加了自拍功能。

折叠式相机

单反相机:继折叠式相机之后,我国也开始了单反相机的研发。最初的单反相机诞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天津和北京也陆续开始了单反相机的研发。与其它类型的相机一样,生产中心转移到了上海。

海鸥DF相机:1966年,可批量化生产的单反相机在上海诞生,海鸥DF相机的诞生,奠定了国产单反相机制造业的基础。

双镜头反光相机:我国早期的双镜头反光相机,是北京大来精机厂于1957年试制的“大来”牌双反相机以及1958年由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的“长乐”牌相机,可惜它们都是昙花一现,极难见到。国产双镜头反光相机真正形成生产规模并影响巨大的,则是由上海58-IV型演变而成的海鸥4系列双反相机,它机身结构简练,耐用,价格亲民,不仅国内受捧,还远销海外。

双镜头反光相机

通过参观中国胶片相机实物展,我了解了相机的外形、结构、用途、快门形式、胶片画幅尺寸等信息,中国胶片相机是国家精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记录了时代风云,也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向往和记忆,更为祖国的精工业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货之光-中国胶片相机实物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my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