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收获
——读《态度》
文/小昵
曾经跟学生讲过一个课件:如果令英文A至Z的26个字母等于1到26个数字,则hard work,knowledge,money,love,luck和attitude分别得多少呢?结果是hard work(努力工作)= 98,knowledge(知识)= 96,money(金钱)= 72, love(爱情)= 54 ,luck(运气)= 47,唯有attitude(态度)=100!!在生活中态度最为重要,唯有态度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态度”这个词而翻开了吴军的《态度》这本书。《态度》是吴军写给两个女儿的信件集,通过信件与女儿们交流,表明吴军的看法和立场,通过信件传递爱的信息,传递生活经验,既可促进两代人的关系更和谐融洽,又可帮助年轻人走上正确的轨道,帮助年轻人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
吴军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站得高,望得远,眼界和格局都高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对女儿们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也是高标准的。《态度》中谈到的很多内容,我们只能看看或想想而已,对于自己或对于子女,很难达到吴军这样的格局和境界。
尽管如此,读完《态度》后还是有点小收获的,特别是对工作、对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进而改变了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一、按专业的标准做好每件事。做任何事都要以专业水平要求自己,就会有收获;如果敷衍了事或简单重复则不可能有太多的收获。专业标准有四个要求:为工作本身着想,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影响该做的事;专业素养意味着遵守流程和行业规范;把不经意的小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好;不仅仅掌握一两项技能而要成体系的领域知识。
譬如,在家做饭。我们虽然没有厨师级的厨艺,但要以厨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精进自己的厨艺,把对家人的爱投入到做饭这项简单的事情中,不因为忙、累而凑合着做,还要不断学习营养学和厨艺,让家人吃得更健康、更营养。
譬如,习练瑜伽。虽然达不到专业水平,但要以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坚持1至2小时的习练时间,不能因为其他事而压缩瑜伽的习练。对瑜伽的细微处要多揣摩,不能总是依样画葫芦,要多方观察、多渠道学习,从不同的瑜伽教练身上学习不同的习练体验,让自己的瑜伽水平不断向着专业水平迈进。
二、最好是更好的敌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追求太完美,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世上没有人人都满意的事,任何事都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所以做任何事不能等到人人都满意了才去做,或者等到万事俱备了才去做,如果这样就永远无法做成事。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寓言故事:讲两个小和尚都想去南海看看,一个小和尚拿着一个钵,边走边化缘,经过几年终于到达了南海,领略了南海的风光。而另一个小和尚觉得去南海要准备很多东西(船、马匹、银两等),要准备好这些东西才去南海。等前面那个小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后面的小和尚还在准备着他去南海的东西,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好像这个准备工作永无止境。所以这个小和尚永远也到不了南海。
做任何事都要从小事、身边的事、容易做的事开始,一步步改善,最终达到进化的目的。我们不能期望一口呼成胖子,做任何事唯有慢慢地积累、慢慢地改变,才会有收获,才会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三、成功是成功之母。“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做成几件事,并且通过这些成功的过程,学会取得成功的方法。人只有成功过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我也赞同作者的观点“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以前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失败的机率比较大,成功的机率比较小,所以要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激励失败者,让失败者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以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看“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会让人更自信,更有信心、更有热情、更有动力做好其他事,最终把其他事也做成功。从小的成功,慢慢变成大的成功。而失败常让人气馁、让人失去继续做下去的勇气,甚至逃避和退缩,最终与成功无缘。
《态度》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话题,譬如理财、“抵制诱惑”、“上帝喜欢笨人”、“有效沟通”等,只是作者的观点跟其他书的观点类似,没有太多的新意。但作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这些话题却是十分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