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只旧式手电筒,老式的,铁皮银色,笨头笨脑。钨丝灯泡安在顶端一层玻璃片内,装三节一号电池,开光要用力向上推的那种。
小时候,那也曾经算是一件标准的“电器”- 手持、带电、筒状。那是童年生活中的“百变金刚” - 集多功能于一身:照明自不用说,也是信号灯、神兵利器、魔法棒...... 满满的童年记忆。
记得有一年冬天,作为医生的父亲和母亲夜里双双被叫走去做急诊手术。半夜醒来的我,不想一个人在家,于是穿戴整齐,拿着手电筒去医院找他们。医院离家的路不远,况且我对这种情况并不陌生,毕竟又不是第一次了。
夜深,天黑,打开手电筒,手中那橘色的光束以我为起点直射向外,将眼前的路照亮,将远处笼在朦胧的光圈中,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移动的发光体。光晕护体,行走在暗夜之中,那一年我六岁,那束光在黑暗中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大学住校,宿舍定时定点熄灯。我们寝室八个人,不想睡的人或者轻声聊天,或者躲在被子里(怕被查岗的老师发现),点一盏小台灯,或打开手电筒,看书。那时候正流行琼瑶言情,而我却迷恋武侠江湖。手电筒的光陪着我“浪迹天涯,仗剑行走天下”,直至天微亮。那束光给了我梦想、希望和快乐。
结婚成家有了孩子,有一日翻出了手电筒,装上电池竟然还能用。于是用它和孩子玩起了游戏-影子游戏。墙上的光圈中出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也曾和孩子就着这束光玩皮影戏。那搁置已久,重现的光束中留下了我和孩子开心放肆的笑声。
再然后,手电筒终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有些悻悻然退场,被收藏进了储物箱,默默躺在床底下。 只是在偶尔听到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相声时出现,我仍会被醉汉的醉话逗笑 “你让我顺着这束光爬上去? 那,那万一你一关电门,我不就摔下来了吗!”
是啊,醉话终究是醉话,向上的光束不是坚实的梯子。然而忘不了黑暗中的一束光,曾带给我诸多的温暖和回忆,承托着我一步一步向前,向上,走到了今天。
之前在文章中有说过,我是个“喜新不厌旧”之人,断舍离的理念我完全认可,但有些旧物总不舍扔掉。破、旧,无用之物,留着吧,也许哪一天真成了文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