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最近有一个热门话题,题目是:三十岁还没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这个议题切中了很多职场人较为敏感、尴尬的神经点。
其中包含了关键有两个倾向:
1. 30岁就应该是职场人的关键节点,如果没有什么成就,就意味着失败;
2.是否能成为管理岗位,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的重要标准;
对于这个议题,笔者想要表达的是:
有人喜欢潜心钻研,技术取胜;
也有人喜欢职场拼杀,胜者为王;
还有人喜欢林间垂钓,快意人生;
职场比拼更像是一次长跑,每一条道路都可能通往终点,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赛道,也许并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是一次长跑,就不要在1/4的时候去下定论谁是最后的赢家。
关于管理者、技术专家、职场选择,我们有话要讲。
为什么他们能成为管理者?
他们一定比我们更能解决公司目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者需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即通过他的管理,将公司的意旨变成每位下属的行为能力,并共同完成当前阶段的目标。
这需要管理者具备两种能力:
1.管理人的能力
仔细观察身边优秀的管理者,他们普遍都能让下属感到如沐春风。
和他们相处的时候,非常地舒服自在,并且由衷地敬佩。自愿和他沟通来表达想法,并且常常以在他手下做事而感到自豪,工作起来干劲十足、非常兴奋。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为团队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自由且有序。
2.管理行为的能力
管理者还具有极强的目标感,并由此引导下属做到他希望对方完成的工作内容。
部分不合格的管理者在下达命令时沟通不到位或是目标不清晰,让下属摸不着头脑,结果花费大量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却并不是管理者想要的。
同时管理者也具有利他思维,他认可并激励下属开展工作,也乐于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帮助下属提升。
从执行层面来看,管理者是这样的,或者我们还可以看看,在思想上,他们有什么更大的不同。
如今,少年们开始掌管世界的权杖,在大部分90后还在为房贷发愁时,有这样一部分人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周喆吾,22岁成为优步高管,后来带着摩拜单车回到中国,开启全民共享时代;
高宇同,19岁创办中国最大的留学生在线支付平台易思汇,给百万留学生带来便利;
王想想,23岁在微信上创办时尚博客,次年8月拿到天使轮投资,筹备的电商平台今年即将上线;
这一部分人的成功不只早于大部分90后,更早于我们羡慕的那些已经走上管理岗的人。他们的思想对于想成为“成功的先行者”的我们来说,更具有参考价值。
都从差不多的起点出发,他们到底“先行”在哪了?
擅长有效积累
成功需要积累没错,但我们用几十年时间才能做到的事,他们用二十年就做到了,他们的“积累”更明确,更有效。
从大一到大四,我们还在家里度假或者旅游,王想想在协助教授筹备撰写关于泰国医疗改革的书籍,在波士顿学习哈佛大学的政治和金融危机课程,到大四的时候,已经进了天使投资基金实习。
也许有人会说他没有这样的条件像她那样接触这么多资源,但再小的世界都有发展和提升空间,是固步自封,还是早早地见识更大的世界,成败全在于此。
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做管理
职场结构是金字塔状,少数人站在了顶峰,而大多数人都只是下面仰着头的看客。
看客也分过得好和过得不好两种。
那些不愿意做管理的看客,一样过得很好。
他们为什么不想做管理呢?有多方面原因。
1.认为生活比工作更重要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有的人到现在还在喊口号,有的人喊完口号就奔向了远方。
想远离城市钢筋水泥的生活,就去了丽江开客栈,走着青石板铺成的路,住着种满花草的院子,早上有阳光,晚上有音乐,觉得这样过也没什么不好。
还有人积累到一定财富,别人让他去管团队做项目,他摆摆手就拒绝了高薪,跑到国外定居,从此熬夜加班都只是电视上才有的情节。
2.不擅长沟通和管理;
十个叽叽喳喳的人里面总有几个沉默寡言的,一堆发号施令的人里面也总要有做事的人。
不擅长沟通,也不想每天管着人,踏踏实实一件件事情做,不只自己喜欢,做好了也是一种成功。
3.认为做管理工作强度太大;
管理不只是简简单单下几个命令就行了,要统筹全局,还要关心下属,所有的工作压力直接扛在肩上,能扛就扛,扛不住换条路走其实也一样。
4.为兴趣而活;
钱是我们想赚就能赚到的吗?
当然是,做好你喜欢做的事,就能赚到你想赚的钱。
喜欢码字,就去做公众号,人人都可以是咪蒙、是papi酱。
5.不想被管理;
6.成长成本太高;
像工程师、医生这样含金量很高的职业,学成需要很多年,如果中途转去做管理,也非常可惜,本本分分做着老本行,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成为技术上的领头人是早晚的事。
专家型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在管理岗之下,所有人都处在积累经验和技术的阶段,为什么有的人几年了还是平平无奇,有的人却能够脱颖而出?
看看他们具备的独特能力:
1.学习精神
都说晚上八点之后的时间规划,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我们有多久没有拿起书本了?有多久没有学习关于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了?
年轻的时候,尽可能的多读好书,多和更伟大的思想碰撞,改变思维格局,提升技能,在不断的量变中实现质变。
2.共享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展现出我们的能力,为团队解决问题,是技术型人才存在的首要意义。
3.创新精神
当前社会是资源共享型社会,手机、网络课程、知乎问答,随便什么样的技术性问题,基本上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答案。
大家都差不多,谁能推陈出新,那么谁行谁上,想法是他的,当然好评也是他的。
适应未来职场的“U盘式”生存法则
2013年,罗辑思维的的罗振宇提出了“U盘化生存”的概念,用16个字简单概括就是:“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他建议现在的职场人提升能力,做自带信息储备的“U盘”。
这里的能力不单指技能,而是人自身的竞争力,即不论是做管理还是成为专家,都有优势和价值。
不管是成为管理者还是专家,只要是适合自己的,能成就一个人的,都是企业最紧缺的“U盘式”核心竞争能力。
怎样提升核心竞争力?
1.从了解自己开始
我们有成为管理者的能力吗?有成为专家的能力吗?能解决多大的问题?我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从自身优势出发, 做自己擅长并喜欢做的事情,强强联合,实现结果最大化,就是能力的提升。
2.从了解从事的职业开始
不同的岗位对管理者和技术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果此时正做着或正想去做职场吉祥三宝(行政、财务、HR)这样的岗位,要早早做好朝着管理岗奋斗的准备。
知乎上财务和IT板块的问答对比,IT的大V在讨论算法、技术,而财务的人大多在讨论职
业规划和考证,技术类问题基本无人提出。
行政、财务、HR这样的岗位可钻研的东西不多,反而是行为处事能力的差别,你的工作履历和面试时说的几句话,决定职位高低。
有的岗位做技术不如当管理者,有的则相反,要称量清楚所处职业的技术性。
职业的含金量,决定管理岗位的含金量。
3.慎重选择每一次就业
每一次就业积累的工作经验塑造的高度,就是下一份工作的起点。
在能锻炼人、有更多发展空间的公司,更能提升个人能力,也更能体现个人价值。做好每一次就业选择,在每一次面试时,呈现给面试官最好的职场履历。
轻率地择业、上岗及频繁跳槽,不利于经验积累。
乱世出英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造就的机会“乱世”,对从业者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谁有能力拨云见雾,谁就是“乱世”中引领潮流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