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7980697/8e642af6bea3528c.png)
01
白师傅走了三个多月了,我常常会想起她。尤其是坐着新来的李师傅的车,就格外想念她。
白师傅是谁呢?
她是个司机,五十多岁,掌管着一辆五十多座的大巴车,负责我们上下班的通勤。作为从江边到光谷的定制公交司机,毫不夸张地说,她是我们这些光谷打工人的指望。
跟白师傅的结识,源于一个偶然。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开车上下班,但早晚高峰期的南三环,常常堵得水泄不通。不到30公里的路程,平常半个小时就可以开到,但高峰期常常因为堵车要延长到一个多小时,遇到周一、周五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堵车花上2个多小时也是常事。
就这样,开车通勤一年多,常常感觉心累不已,甚至因此都动了要换工作的念头。
02
就在我为这事烦恼的时候,无意间听同事说有我们小区附近到光谷的定制公交,早晚各一趟,可以试一试。
我本就被早晚高峰的堵车折磨的十分心累,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像病入膏肓的病人突然找到特效药一样激动。
就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我就按照同事的指引在预先的停车点坐上了大巴车。
等车一来,我才发现,是个女司机,那也是我第一次见白师傅。
那天白师傅戴着帽子和面巾,整张脸除了眼睛之外,其他地方都捂地严严实实的,看上去有点像个蒙面女侠。
我以为是那天有啥特殊情况,白师傅这样穿戴,后来坐车多了,才发现是她为了防晒,时常都这样穿着。
不过,初次见面,对她并无很深的印象,只记得当初看到是女司机开车时心里“咯噔”了一下。
本来,同为女性,我不该戴有色眼镜去看人,但因为很少见到女司机开大巴,再加上三环线早晚高峰的路况确实很糟,心里不免就有些担心,既担心她的开车技术,也担心坐车的安全性和准时性。
说来好笑,因为我开车水平一般,作为女司机,我常常很容易把别人代入自己,总担心别人的水平和我一样菜。
可连续坐了几天车,我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03
因为自从坐了她的车,我每天上班到公司的时间更早,晚上下班回到家的时间也更早。
这样一来,就让我格外好奇了:同样的行车路线,同样的出发时间,白师傅却能更早到达,这是为什么呢?
我当然承认她开车的技术好,但就算技术再好,遇到堵车的时候也是照样堵,管它小车还是大车,总不能飞过去吧。
为了弄清楚原因,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坐在前排,甚至于只要第一排没人,我就坐在第一排观察起她来。
观察了几天才发现,白师傅开车快,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大车高,视野好,让她对拥堵的路况一目了然。如此一来,每次拥堵的时候,她都可以找到最有利的时机,快速地转动方向盘,见缝插针地转到最有利的道上去。有时候,当别人还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她的车就已经把别人甩的老远了。
二是善于规划路线,合理避堵。因为走南三环,早晚高峰堵是常事,堵得多了,她就有了经验,一般遇到特别堵的时候,她见形势不对,就会绕到三环以外,走一截小路以避开一截拥堵的环线。只是当避无可避的时候,才会和大家一起堵在路上。
这样一来,当别人还在堵着的时候,她就又节省时间了。反正在三环上不需要停车载人也不需要停车下人,只要能准确的把大家送到目的地就好。
04
白师傅不仅开车技术好,人也很热情、随和、也很细心。
每次早上接我们上车的时候,凡到一站,别人上车,她就会很热情跟大家说“早”“早上好”。晚上送我们到站,下车的时候,她也会在站点靠边停好车,看看后方,确定安全之后,才打开车门,边跟我们说着“拜拜”边放我们下车。
有时候,早晚坐车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特殊情况,差那么一两分钟,没能准时赶到乘车点。这个时候,只要在乘车群里艾特她一下,请她等一到两分钟,她看到消息后,一定会等你。
有几次,我因为下班迟了一点,气喘吁吁地跑到路口还没到站点,眼看着她的车已经关上门离开了站点,我却还差几十米没到,连忙远远的隔着马路对她挥手,边挥手边朝她的车飞奔过去,她看到后会立马把车靠边停下,等我一脚,让我上车。
在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她说“谢谢”的时候,她往往会呵呵一笑,很温和地安慰说:“没事没事,扶好,坐好,小心啊。”边说边从后视镜看我一眼,确定我坐好后,才再次启动出发。
有时候,有的乘客会落东西在车上,手机、耳机、雨伞,甚至是早上带的午餐便当。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在群里艾特白师傅,或者电话联系她,她都会帮你找好,再她按照既定路线送完所有乘客之后,再按照你说的位置,帮你送过去,送到你手上,感觉很贴心。
就这样,久而久之,大家都很乐意坐她的车。
05
坐车的人多了,座位就容易不够。
记得我刚开始坐车那一阵子,坐车的人数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后来,逐渐发展到次次满员,有时候甚至还会因为坐车的人太多,最后面上车的人没了座位。
每每这个时候,白师傅就会跟他们打商量:“不好意思,今天车满了,没位置了,你要不急的话,我把你带到前面的地铁站,你坐地铁吧?”
或许遇到人多的时候,她还会建议他们:“我车今天满了,要不你们几个人拼个车?”
这个时候,没有座位的人往往都会听从她的建议。
当然,偶尔也会有例外的情况,有时候,有个别一两个人急着赶车去公司,她就会事先准备几个坐垫带着,让没有座位的人临时拿坐垫将就一下,坐在后门楼梯口。
因为对她的车技放心,后来渐渐地就发展成,大家一上车就开始补觉。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早上起得早,大家都很困,做她的车,就成了补觉的好时候。
反正每次下了三环,到了相应停车的站点,她都会提前报站,每每这时,都会有几个睡眼惺忪的人,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慌忙火急的下车。偶尔有过那么几次,到了相应的站点,该下车的人没下车,白师傅还会停下车,让同座位的人叫醒他,以免误了别人上班。
就这样,坐白师傅的车久了,就会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06
但这种安心偶尔也会有变数。
记得有一次下班,看着白师傅车上第一排出现了一个陌生的面孔。上车坐了一路才发现,白师傅在不断地给这个陌生面孔指路,告诉他这个路线该怎么走,哪个站点该在哪里停,等等。
我们当时都估摸着,白师傅是不是要辞职了,心里都有点担忧。
过了几天,果然,车上的师傅换了,白师傅不见了,我们当时都觉得奇怪,以为白师傅走了很不适应。
后来打听之下才知道,白师傅是因为身体长了个小囊肿,要做个手术,需要住院一周,所以才临时由一位年轻的周师傅代班。
周师傅开车也不错,但因为路况不熟,而且不爱说话,也不报站名,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坐车都提心吊胆,生怕做过了站,内心里也都盼望着白师傅能早点回来。
好在一周之后白师傅回来了,我们又都松了一口气,又安心起来。
可没成想,这种安心刚过去了两个多月,一个新的变数又出现了。
07
突然有一天,我又看到白师傅车上多了两个人,白师傅还是像带此前那位周师傅那样,带他们跑路线,给他们介绍沿路的注意事项。
再然后,在2月底的某天,突然看到班车群里白师傅发了一段话:“明天开始由李师傅为大家服务,我因为家里的原因,不能继续工作,大家上车召召手,下车提前换出来,跟师傅说在哪里下,李师傅业务能力很强的,他会很快熟悉大家的。
接着,就收到了大家的一片感谢和祝福,足足刷了五六十条,里面都是白师傅对大家关心、帮助、照顾的各种细节和感谢,在大家的祝福中,我才知道,白师傅因为要回老家照顾家里的老人,辞职了。
顿时觉得很不舍,也为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大巴车师傅而担忧,这毕竟事关每日上下班通勤,不是小事。
接着,白师傅在群里回复了一段话:“不想说分别,我对你们都很有感情,你们是我认为的在这座城市里最优秀的年青人,有知识、有素质,有机会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感谢三年来坚定不移的选择我们的班车,永远的爱你们,祝大家生活工作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至此之后,白师傅没再说话,只留下群里不断在刷的祝福与感谢!
08
第二天,我们就换了新的班车师傅。新的师傅来了,工作了两周,我们还不知道他姓什么,他就走了;之后又换了一个新的史蒂文,在之后没多久,又换了一下。
这样频繁的换人,是在以前所没有过的,我们估摸着是师傅们都无法忍受早晚高峰的堵车。但白师傅一个人却坚持了三年,确实不容易。
就这样换来换去,终于有一天换了一位新的男士,高高的,瘦瘦的,看上去很不好惹的样子,就是我们现在的李师傅。
李师傅是位男士,也是五十多岁,性格急躁,急刹车、按喇叭催人、骂人是常事,常常上下班通勤的这一路,就听着他在嘴里在不停地“问候”前面开车的人,常挂在嘴边的粗话是:
“你个板板,这(开车)水平怎么能活这么久的?”
“伙计,你到底是要咋个开?”
“个鬼,这马路是你屋里开的嘛。”
“你再给老子别过来试试。”
自从李师傅来了之后,上下车没了打招呼、到站也没了报站、偶尔迟到也不可能指望他停车等你,在车上也再不敢怎么睡安稳觉,仅有的几次睡着了,醒来还特别慌,生怕一觉醒来坐过了站。
正因为这样,每每这时,我们就格外想念白师傅,想念那个常常笑容满面,对乘客极好的大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