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生命中的恐惧
人类活着的一大驱动力,对生的渴求,或者说对死的恐惧。
看《龙场悟道》让我再次确定死亡与生命的关系,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对立面,只是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事件,一个构成部分。
死亡是人活着时诸多恐惧的源头,当一个人处在无惧中,人就能活在当下与万物同在。人若能在活着时超越恐惧,人就可以在生活中接纳一切的显化,接纳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存在原本都是宇宙生命独一无二的呈现,生命可得大自在。
说到这儿,脑里冒出了《心经》中“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这几句经言。
二、读阳明先生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心即理”,圣贤之道本身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以为它在外部,于是不懈的向外求,向外找,终究是寻不到。
为什么圣贤之道在每个人心里,而我们并没有人人都成为圣贤?
明白了圣人之道就在每个人的心里面,我们是不是就能活出圣贤的人生,那也不一定。还要看我们是否愿意静下心来体验它,让它显现出来;是否愿意让它指导我们的行为,引领我们的人生。这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迈向圣贤或流于庸俗的关键点。
看《龙场悟道》我的理解: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在与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互动中,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心灵状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决定了我们能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你的心灵是狭隘的、自私的、恐惧的,担心的,灰暗的,你的世界就如你心里的感觉;如果你的心灵是慈悲的、无私的、有爱的、宽阔的、信任的,你的世界就是光明的。实则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做事前的发心决定着我们人生的状态。
让我想到沙因菲尔德老师的《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一书中写到的:能与你产生共鸣的,一定是与你的振频接近的存在。也就是你是什么,将决定你会显化什么;你给出去什么,你将获得什么。
三、人人具有圣贤之道,那怎样活出圣人的境界呢?
阳明先生说过:“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我的理解:当一个人时时刻刻,或者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能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让自己出于纯善之心,无论才情如何都能成为圣贤。
同时阳明先生也给了我们一个基本原则即:“知行合一”。
之前我一直把“知行合一”理解为“知道的知识与行为的合一”,直到那天听到心想生老师说,那是天大的误解,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是指“良知与行为的合一”,那一刻我有种豁然开朗,被打通的感觉。
那个被打通的感觉记录如下:
阳明心学一直被称作圣贤之道,如果把“知行合一”理解为“知道的知识与行为的合一”,那这个说法肯定无法担当“圣贤之道”一说,原因是,知识与行为的合一,意味着行为受知识的指引,若“知”未到达圣贤之高度,行为与知识的合一肯定非圣贤之道。
但“良知与行为的合一”就不同,当我把“良知”更具体地理解为真、善、美的简称时,圣贤之道就清晰了,这样的“知行合一”就意味着:倘若一个人的每一个举动、每个行为都是在“真、善、美”的指引下进行的,那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自然就达了圣贤之为。
阳明先生说过:自从龙场悟道,领会到的就是两个字:良知。也证明了“知行合一”中的知原指良知,非知识。
阳明先生后说:那个时候只是悟到,但还不能具体详细的描述给人。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在事上练”在“百死千难”中才体会和琢磨出来,如何解读良知。
原来良知就是每个人的本心,它随着人的诞生而诞生,是每个人生来就俱有的天良。 良知不仅永远与人同在,它还永远清醒,它就是每个人言、行的内在的监督者,所以阳明先生说它是“常惺惺”的。
为什么说良知永远能够知是知非,知善知恶?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说话做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你行为背后的发心和目的,但你自己是知道的。你是真心真意去做的,还是假情假意去做的,你是为博得某种利益去做的,还是你真真切切出于爱去做,旁人不清楚,但你自己是清楚的。
记着在我小时候,看到街坊里人与人之间有争议争执不下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上有天,下有地,回去问问自己的良心吧!”哇!现在想来,那是何等的智慧啊。原来人们一直知道,良心与天地同在,一个人如果做了亏心事,即使说的冠冕堂皇,即使骗得了所有人,但有一个人骗不过,那就是自己,真相如何自己的良心是知道答案的。这不正是阳明先生说的:真正的善恶不在别处只要问问自己的良知就清楚了。
按照阳明先生说的,因为我们有内在的良知,我们就懂得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糟糕的是,生活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不善的事?
原来人生在世并不是时时听从良知的教导,而更多的时候人都屈从了自己的恐惧、或者外在的评判,再或者听从贪、嗔、痴、慢、疑的指使,让内在的良知被蒙蔽。
说到这儿,我又想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到了第七天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那么对于良知被蒙蔽的人,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阳明先生经过自己在事上练的功夫,又给出世人一道良方即《致良知》
《致良知》又是怎么个说法?有兴趣的伙伴,待下次继续分享。
何 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林文采亲子课导师
萨提亚家庭模式咨询师、培训师
以传播家庭教育为己任,擅长处理亲子和婚姻情感问题。亲子问题包括青少年及儿童厌学、网瘾、叛逆、缺乏学习动力、人际关系不良、抑郁、焦虑、休学等;婚姻情感问题包括夫妻间亲而不蜜、冲突不断、情感疏离、婚内出现第三者等问题,同时还跟随多位修行悟道的导师在身、心、灵、佛法等领域潜心修习,亦在生活中时时践行着对正知、正见和爱的传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