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挂在嘴边,在我看来这是找错了重点。
所谓‘知行合一’在王阳明心学中的划分,属于武侠小说中的武功招式也可以说就是方法论。按照普遍的理解,‘知行合一’就是通过实践掌握学过的知识,达到知道也能做到的境界。
虽然不能说这是错的,但还是偏离了原本的主题。
“知行合一”里的‘知’实际上指的是王阳明心学里的心法――“致良知”。
所谓‘良知’就是每个人都有的恻隐之心,从出生起,每个人的心都像一面干净透亮魔镜子,随着长大知道的事越来越多,这面镜子便蒙了尘。
“致良知”并非一个道德标准上的良知,而是自身内心标准的“良知”。“致良知”也就是问自己的心。
王阳明的心学并非传自陆九幽心学,而是和朱熹理学一脉相承,所以也继承了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不过这里的知也理所当然的换成了‘良知’,而格物则转换成了‘事上炼’。
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强调‘格’,一件事物,要研究透彻,当研究透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阳明的心学则说,一切道理都在心中,不需外求。只需找到心中所思,心中所求,一切都水到渠成。
所以“知行合一”的前提是“致良知”,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让行为与心中所想合一即是“知行合一”。
只是大多数人是‘致欲望’而非‘致良知’,毕竟智慧和愚蠢本就只差一线之隔,跨过就是一番新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