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颗“玻璃心”的孩子不在少数:
具体表现有:不愿意接受挑战,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一不合她的意就哭闹、发脾气,只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前段时间,一个四年级小孩因为没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几句,结果他从二楼跳了下去,所幸楼层低,没有受太重的伤,但是老师却被吓坏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内心脆弱,受不得一点挫折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父母过分娇纵,对孩子百依百顺。
现在,很多父母都很疼爱孩子,害怕孩子受到任何一点点委屈,所以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不懂得拒绝孩子,什么都顺着他。
结果孩子只学会了索取和享受,形成了依赖,一旦遇到拒绝或批评,很容易产生挫败感,有的孩子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比如跳楼、自杀、离家出走等。
第二,父母过度的表扬。
有些父母喜欢过度的表扬孩子,比如,夸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是妈妈的好宝宝等等。
赞美过多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孩子只愿听好话,听不进任何批评,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一帆风顺,禁不起一点儿的挫折,一旦遭遇逆境,很容易变得消沉。
第三,父母过分包办,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
有时候,父母太过“勤快”、“能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很多父母替孩子去处理人际关系,替孩子做好一切后勤准备,孩子总是在父母营造的氛围中获得胜利,所以一遇到挫折,就会不堪一击。
其实,作为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赢,还要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输。如果父母一味的让孩子去赢,一味的包办代替,最后只会给孩子带来痛苦。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呢?有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教育孩子,不仅要给他爱与自由,还应该建立适当的规则,父母不要一味的严厉,也不要过分的娇纵,而应该学会和善而坚定的与孩子相处。
和善是指尊重孩子,在语气态度方面,是带着爱与尊重的,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的。坚定是指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尊重约定,帮助孩子建立必要的秩序和规则。
第二,多鼓励,少表扬。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总是一味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寻求认可上瘾,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一旦当他们面对失败或得不到肯定时,往往会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
因此要激发孩子持续的学习动力,要多鼓励、少表扬。比如,孩子学会吃饭了,搭完了完整的积木,可以用描述式鼓励。
“妈妈看到你能自己吃饭了,你会用筷子了,自己吃饭的感觉一定很棒。”“妈妈看到你自己搭完了整个积木,而且全程没有分神,这就是专注。”
通过描述孩子做到的事情以及孩子的感受,来鼓励孩子。
还有一种感谢式鼓励,就是通过感谢的方式激励孩子。比如,“谢谢你帮妈妈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里,帮了妈妈大忙了。”“ 谢谢你帮妈妈一起做饭,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帮手。”
第三,让孩子参与做家务,培养价值感。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对于他的责任感以及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小,会下意识的认为孩子不会或者其他原因阻止孩子做家务,而这个过程会让孩子产生“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感觉,从而阻碍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
而这些势必也都会阻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从而让孩子变得敏感、内心脆弱。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尝试做一些他们能做的家务,比如扔垃圾、擦桌子、推行李箱等等,让孩子感到“我能行”,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同时培养生活技能。
我们要相信,一个有着自信心的孩子,他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