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飘渺的理解个中意味,倒也不难。但要知行合一去实践,实难也。
“应无所住”,是什么无住呢?是我们的妄心,也就是妄想、欲望、执念,这些不能住,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妄想障碍住了我们的自性,使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显现不出来。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后,第一句话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所以要想恢复我们的自性、佛性,就得去掉妄想执着。
“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呢?生的是般若智慧,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我们自性就如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但因为妄想执着所障碍,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就要想法把它开发出来。
应无所住的最低境界恐怕就是隔断一切物欲,对物质方面无太多要求,能够基本维持生命即可。单这一层,芸芸众生早已落败。无论出于何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追求更好生活品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但佛说:着力既差。着力打造,着力实现全是动心起性的妄念罢了。
应无所住的高层境界应是抛开物质基础好坏,心无所住,念无所住,这个更难。欲望、执念这般小心思时刻要来侵扰人,忽而烦躁,忽而压抑也是情绪常态,更不用提大喜大悲。
般若智慧的生成不单需要大量知识与阅历的摄取,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还需要“心无所住”的加持。所以大乘智慧的获得,真如登天一般。
或许我们此刻只处于“见山是山”或者“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当然不能体会“见山还是山”的快感。但愿此生能达到窥探世间本相,仍对这个世界不离不弃的境界吧。
另外,心烦意燥就去翻阅《金刚经》本身就是“有所住”的体现吧,跟遇难拜佛无异。
罪过罪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