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洞察世事?

4.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洞察世事?

作者: 一句话神评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07:21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共读文森特赖安拉吉罗的《思考的艺术》。根据我们所拆的主题点,建议今晚阅读第4章,第80页110页。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思想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与他人不同,对外界反馈的思考正是我们形成与众不同这种特质的关键所在。除了要克服影响思考的坏习惯以外,我们还能对所接触到的信息采取怎样积极的解读呢?

    01

    去年九月初网络上暴出831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事件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是由【9月3日榆林一院公布监控画面截图,宣称“家属多次拒绝剖腹产,产妇跳楼原因系情绪失控,与医院诊疗行为无关”】的消息引起。

    一时间,舆论一边倒,纷纷指责死者的家人。但而后才有更多的“证据”涌现,包括死者家属于9月2日向医院就产妇的看护责任提出的诉求和抗议。谁对产妇之死负有责任,瞬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多数人们并不去关注事实真相,而只是出于宣泄情绪的目的,一时觉得家属可憎,一时觉得医患关系糟糕。键盘侠们的情绪似乎成了双方博弈的筹码,谁更能引发人们的“共情”,谁就更能代表“真相”。

    在网络日益发达、新闻铺天盖地的今天,类似的罗生门事件常常会让人们有种幻觉,难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吗?

    不要轻信你读到、听到或看到的每一件事情,古今中外,以及现代社会无时不在告诉我们,被广泛传播的不一定正确,不完美、会犯错,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但不幸的是,很多人还未吸取这个教训,人们盲目相信名人或伟人,陷入晕轮效应而不自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人们对于广告的趋之若鹜。

    02

    培根早在四百年前就警示过不准确阅读的危害性(当时只有书本,没有电视和网络),他建议人们不要一味怀疑某位作者的观点,也不要照单全收,而是要“权衡和思考”。这个观点放在现在对外界信息的倾听和观察中也同样适用。在这里,我们把前人说的“权衡和思考”叫做批判性评价,批判性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对信息进行六个区分。

    一是区分人物和观点。天才也会偶尔犯错,疯子有时也会有好想法,观点和人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不应该单纯以对人的印象来判断观点,反而应该及时警醒,我们是否因为喜欢某人或某人具有权威性而不假思索地吸收他所持的观点。比如上述案例中,警方的介入以及披露,就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二是区分审美和判断。审美是一种喜好,比如你喜欢红色,而我喜欢绿色,所以针对红色美还是绿色美的争论没有意义。而上述案例中,谁对产妇的安全负有监护责任,则是判断,需要我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三是区分事实和解释。事实就是确定知道的一些事情,是客观证实或已被验证的事情。而解释则是对事实的说明。上述案例中,视频截图产妇跪坐在地是事实,而“跪求家属同意剖宫产”则是医院单方面对事实的解释。

    四是区分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同样以产妇跳楼案为例,医院把产妇的跪坐解释为向家属请求剖宫产,就是利用了表达方式与表达效果的细微差别,医院这么解释看上去很合理,但逻辑本身经不起推敲。而家长从始至终,从对外公开的信息来看,他们没有主动“医闹”,每一步都像是对医院声明的应对。虽然表达形式一般,但效果较医院的主动洗白更好。

    在接收观点时还要注意区分字面意思和反语、语言和现实。这两点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功底和逻辑常识。还是这个案例,如果我说,这个医院也是真英明,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人死不能复生,他们本来只是管理失当,把责任推给死者,死无对症,就可以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宽大处理了。你能看出,其实我是在指责医院吗?

    语言是我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对语言的理解影响我们对信息的解读,有时单纯的语言解释不一定能反映现实。有个笑话大家一定听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说汉语中 “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等,都可以称为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03

    所以,当信息扑面而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评价呢?

    首先,放下固有思想。当所有信息摆在面前时,先把自我偏见和敌意放在一边。只有当我们对信息有全面的了解之后,才有权利发言。

    其次,要对信息本身进行逻辑论证。比如,信息来源是否可靠?发布信息的人和信息本身有没有利益关联?信息有没有以偏概全?信息本身有没有不合理之处?

    最后,对已经形成的观点进行反思。这建立在你将有效信息进行梳理之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上,这个时候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应该回过头去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得来有据,以及是否曲解或者过度简化。对作者没有说过的内容进行批判不仅不公平,也毫无意义。

    一份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需要信息接受者明白一个前提,那就是你不必对信息作出完全赞同或者完全不赞同的观点。合理的评价,通常包含我们同意的和不同意的观点以及为什么。当论据中有自相矛盾或表述不明确的地方时,我们甚至可以不作评价,或作有条件限定的评价。

    如何分析和评估我们所获取的信息,并决定该信息是否值得接受,以上方法可以借鉴参考。简言之,就是保持包容的心态,对信息本身进行最大范围的甄别,然后吸收确定的有逻辑支持的观点,摒弃偏见和错误,对不确定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和关注,如此,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会更接近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后真相时代,我们如何洞察世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tf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