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谨慎的人,做事做决定之前都会好好斟酌一番。
我当时的心理是这样的:第一,仔细想清楚之后再做,可以避免冲动带来的麻烦;第二,权衡各方利弊再做决定,可以避免一些损失,达到损失最小化;第三,考虑清楚后,会更有动力去执行,因为目标很明确了。
现在看来,我这种行为模式是存在很多弊端的:
第一:在做之前,很多隐蔽因素无法充分考虑到,有些问题只有在做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第二:反复衡量各种利弊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在反复考量的过程中,会催生出放弃的念头,觉得目标太难,难以到达。很多想好的念头,往往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世界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考虑的再周全,都会有遗漏的地方。猫叔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读完今天的晨读,我更加坚信了这个理念。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做,就对了:斯坦福大学未曾公开的成功课》。书中的提到的三方面内容,对于行动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分别是:过多的信息会抑制行动,发现水的并不是鱼和最小成本试验法。
1 过多的信息会抑制行动
作为一个资深淘宝爱好者,经常会遇到选择障碍。淘宝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鱼目混珠,价格也参次不齐,同样一款产品,能够搜出好几百个结果,而且描述基本上都差不多,很难分清好坏。要挑出自己满意的产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做对比。
经常还因为对比的越多,就越失望,后来干脆就不买了,但是这时候心里其实是郁闷的,耗费了这么多时间,却一无所获。其实这时候是被自己的情绪掌控了,或许商品并不是那么不堪,试一下,或许会有意外惊喜。
考虑的越多,顾虑的就越多;顾虑的越多,行动力就越弱。
2 发现水的并不是鱼
书中给我们介绍了“think out of the box”思维模式:可以翻译成“跳出盒子去想问题”。这个盒子,有时候就是束缚我们思想的条条框框,突破限制,可以达到新高度。
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个环境下待的时间长了,就容易思维固化,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眼界受限。有条件的话多出去走走,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生活状态;多去见见比自己厉害的牛人,和牛人聊天,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拓宽自己的思维。
3 最小成本试验法
怕小麻烦,也许就会有大麻烦在后面等着你。曾经的我就是个小麻烦拒绝者,有了想法并且决定去做之后,就直接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往前冲,结果可想而知。如果选择对了,结果可能比较喜人;但是如果方向错了,就会遭受重大打击和损失。
低成本试错,虽然会比正常程序多出一步,但是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方向。就像以前行军打仗之后的侦查军一样,待探清了前方军情之后,大部队才开足马力往前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参考书目:《做,就对了:斯坦福大学未曾公开的成功课》[美]赖安·巴宾诺、约翰·克朗伯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