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次错误的选择
2009年上半年我大学毕业,父母建议我参加A市住建局(全名“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有关建筑市场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招聘考试。原因很简单,你们也肯定猜得到——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能进入当地机关单位工作,就相当于找到了“铁饭碗”。这在以前是很多老一辈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们生梦寐以求工作。
而我甚至都没多想,就屁颠屁颠的准备考试了。
结果也如我所愿,2010年春天,我被正式聘用为A市的机关单位人员,并就职于该市住建局的一个下属部门。
很多年之后,在我读过一些书,了解了一些概念之后才明白: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其实是在人生关键节点的某个重要决策。
2.血与泪的教训
和很多拿到第一份工作的菜鸟一样,我对自己、对工作、对同事,对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抱以很高的期待;以至于兴奋到想要每时每刻都留在工作岗位,不愿离开——这可是我向整个社会展现价值的开始。
可现实就如电视剧当中的狗血的剧情那样,总是在你最幸福的时候迎面给你当头一棒!这一棒打的我不知所措,打得我懵懵懂懂,打得我云山雾罩……
我刚去单位的那会儿刚好是12月份,工地基本都已经停工了,所以也不是太忙。但为了博得领导的好感,我经常在第一时间完成手头任务和领导交付的工作,除了没像领导那样每天加班到8点以外,我在各方面表现的都很积极。这也是所有职场菜鸟最初的工作状态。
但正是这种过分积极的工作态度,很容易引发别人的对你的眼红和嫉恨,加上像我刚好又是个没什么心眼的愣头青;所以在一个月朗星稀、月明如镜、月黑风高的夜晚,我被领导叫到了办公室。
被领导突然“传讯”,让我莫名的一股兴奋,接着气血上涌,心跳加速,手脚发麻;我隐约感觉到自己犯了什么错。
果不其然从,我前脚刚踏进办公室,就看到领导阴沉着个脸,这让我更加紧张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您叫我有事儿?”只见领导不紧不慢的摁灭了烟头,然后就开门见山的问我“你整理的工作单怎么算少了100多份?”
我当时差点吓得睡那儿,心想“不可能啊,我明明数的好好的,怎么会少了呢?”
可能看到我脸色不太好,领导反到安慰起我了“小闫啊,不用太紧张,回去再好好找找,不行就挨个再去工地跑一趟……”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领导办公室走出来的,那种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浩劫,让我浑身无力,摇摇欲坠——好像身体被掏空似的。
后来,我为这事儿又挨个的跑了趟工地,最后勉强把100多份丢失的工作单补齐了。可直到现在,那丢失了的100多份工作单依然像个谜一般永远在内心深处困扰这我。
这件事儿确实让我想明白了许多之前虽然听说过,但始终没有真正理解的事情。但它发生的真的太不是时候了。因为自打这件事儿以后,整整三年,领导都几乎再也没有当面向我未派过任务。而且即便我之后再怎么表现(其实自那之后我就很少再有表现的机会了),领导也跟没看见似的,始终无动于衷。
痛的领悟:
· 防火、防盗、防同事!在职场当中,要对所有人都提高警戒;特别是在做事儿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要知道,你们之所以能够共处一室,仅仅是被共同的利益所吸引的结果;而实际上,你们很可能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异族”。
· 对于所有初入职场的新人而言,从一开始就必须想尽办法博得领导的信任和好感,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顺风顺水。而倘若你像我一样不幸被人暗算,且又遇到一个习惯用第印象给某人定性的领导,就请及早跳槽吧。
3.机关单位的通用社交货币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社交货币。它是指你在融入到某个特定的圈子里建立人际关系网时,所用到的以某种物质或非物质为基础的沟通媒介。比如你如果在机关单位工作,那么最常见的社交货币就是烟和酒。
我们以前有句老话叫“烟酒不分家”。这句话并非像字面上说的那样,抽烟的人都喝酒或喝酒的人都抽烟;而是说抽烟喝酒在过去是两个相互陌生的人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的媒介。少了它俩当中的任何一个,你们俩都很难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因此“抽烟喝酒”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充分沟通和互相信任的社交货币。
可如果你不愿使用这种社交货币,或使用不当的话,就很容易被排挤在这个圈子之外。
举个栗子:你和领导上午去某企业承揽的某项目检查验收,工作完成之后恰逢已过中午12点。企业接待者为表谢意再三把你们留下,并好吃好喝的招待你们。
期间,为表达热情或活跃气氛而递给你一支烟或给你倒了一杯酒,这时候你如果说你不吸烟或不喝酒,亦或者既不吸烟也不喝酒,那么对方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对不会主动与你沟通。因为在对方看来,你并不抽烟不喝酒,就表示你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所以即便对方出于礼貌,会和你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寒暄,但实际上人家根本就没把你当做“圈里人”看待。
笔者恰好就是这样的人。对于笔者而言,既从心里难以适应这种场面上的交际和应酬,;也不愿意为了融入这个群体而抽烟、喝酒以至于让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导致最终被“圈里人”排挤在外。
很多人问我,你就不能在不过分损害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适当的喝一点酒、抽一点烟吗?
问题是现实根本不可能允许你“适当的”使用这种社交货币。理由很简单,当在你眼里所有人都过度使用社交货币时,所谓的“适当”,就是以多数人的意愿为基础的相对标准。
比如你认为喝白酒不超过2两就是“适当”;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在同一条件下喝了8两,那么这个时候,8两酒就是所谓的“适当”——所以它是以群体性意志为标准的相对概念。这一点如果想不通,你就不可能理解为什么到了酒桌上,几乎所有人都是“酒神”,且最终都会超量。
当然,除了烟、酒之外,不同的圈子有很多不同形式的社交货币;你要做的,就是充分收集并正确使用它。当然,假如你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可以尝试创造一种社交货币。
但无论你身处何处,假如你不能适应这种环境,更无法接受流通与这个圈子的社交货币,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换个环境,重新开始。
很多人觉得这么做成本太高。但事实上,长期来看,你为能留在这个圈子里所支付的代价要远远超过你当机立所要承担的后果。要知道,社交货币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交换。因此,如果你的价值观很难容忍你持有这种社交货币,那么尽早的脱离这个环境,才是对你最有利的做法。
痛的领悟:
· 社交货币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交换。
· 烟、酒是机关单位通用的社交货币。
· 如果你不能适应或不能恰当使用这种社交货币,就无法做到真正融入这个集体
· 当你无法适应某种环境下的某些价值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换个环境。
4.决定你命运的重要决策
其实向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辈子都很少有几次决策的机会。注意,这里说的是“决策”而非“决定”。
这两者虽然没什么本质上的的区别——其核心都是做选择;但前者的重要性显然要远远高于后者。
比如快到午饭时间,你可能会考虑今天中午吃什么;这是做“决定”的过程。而当你高考完毕并面临填报志愿时;你会纠结于广东大学和海南大学哪个更好,这是做“决策”的过程。显然,选择就读于哪所大学对你的影响,必然要比你是要决定吃牛排还是吃意面的影响要大的多的多的多。
所以,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具备正确决策的能力。而对于那些想要取得一番成就的人而言,这甚至是比努力更重要的品质。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必须经历的三次决策,它们分别是考大学、找工作和找伴侣。
当然,如果你最终选择了创业或投资,亦或是两者都有,那么你的决策次数将会成倍的增加。但决定一个人或幸福或悲惨人生的,依然主要集中在这三次决策当中。
尤其是在选工作和找伴侣这两件事情上,很容易让一个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原因我们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古话虽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但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
你或许会有不同意见,觉得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多元化的时代,“入错行”和“嫁错郎”这两种情况所引发的后果,都没有古时候说的那么严重。要不类似于离婚、跳槽这种社会现象怎么会如此普遍呢?
可如果你把“时间成本”也考虑进去,就不会这么轻松了。要知道,古人之所以对“时间”的概念没有现代人那么强烈,是因为那时候的科技决定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注定会很慢。
古时候的人一天只有12个时辰,日常最小的计时单位是刻,一刻就是15分钟。今天一个都市人一天有24个小时,日常最小的计量单位是分,一些时间观念特别强、也特别值钱的人还会将其缩短至秒。
换句话说,随着人类总体价值的提升,我们生活在了一个更小的时间网格之内。而你如果每天都活在这样一种节奏飞快、时新日异、精度较高的时间网格里,就会感到无比焦虑。
因为人类要适应某一种特定的环境,就必须从基因链这个根本性的层面着手改变。可如果你把当前社会所表现出的所有特征,放在人类社会环境史这个大的维度上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种变化几乎是“瞬时之间”的。而仅凭人类目前具备的适应能力,是不可能从心里接受这种变化的。
找伴侣也一样。即便双方在确定关系之前之前处于一无所的有状态,最终分手的这一结果也一定会让两个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在一起的人,为自己的错误抉择支付高昂的代价。
所以在这个决策成本空前高昂的时代,如果你不具备从一开始就选择适合或属于自己的生活的能力,就请你一定要为获得这种能力而努力学习。因为作为一个有幸降临在这个世界的人,如果不能选择自己的工作、恋爱、生活,不能以一种擅长或喜欢的态度为这个社会提供一些价值;那么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的内心都会充满遗憾。
痛的领悟:
· 决策能力,是决定一个人或悲惨或幸福命运的最重要因素。
· 如果你没有正确做出决策的能力,就要为了获得这种能力而努力学习。
这就是我进入职场8年,在经历过数不清的额令人尴尬和痛苦的时刻之后,所领悟到的一些失败经验。今天将它们逐一奉献给即将或已然进入职场的兄弟们,希望对你有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