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老师是我从一个微课网站上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添加的,当时他便把我拉入一个早起打卡群。
我知道很多人有早起的习惯,五点钟、六点钟的都有,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蚂蚁老师颠覆了我对早起的概念,加群之后的第二天,他打卡的时间是凌晨四点,并配了一张卡片,卡片上附着作家毛姆的一句话: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天。
一件事坚持一天不难,难的是长久地坚持下去。
01
慢慢发现,蚂蚁老师每天都是凌晨4点打卡,偶尔会迟一点,但是最迟也不超过早晨6点。
有天早晨,我从朋友圈看到他发了一张海边的日出照,便问及他早起的初衷,他说,早起之前看到的北京城每天都是车水马龙、汽车鸣笛、行人匆匆,而早起之后看到的北京很安详、很宁静,给人一种生命重生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从某天开始,便决定早起。就这样,从六点钟早起开始,慢慢到今天的四点起床,已经坚持了四年。
偶然的机会听了一次蚂蚁老师的公开课,才深入了解了他。
原来,五年前,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后来面临公司裁员,不得不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找准自己的优势之后,便开始创业,后来慢慢又转变成了自由职业者,高度的自律让他从迷茫走向了觉醒,并从北漂租房族中脱颖而出,到现在住着海景房,并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身边,有很多自律的人,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平凡人身上的正能量,不要再说自律遥不可及,只是你自己没有去行动而已。
02
晓波是我的大学同学,大四那年决定考研,专业本身是新闻学,不出意外考研专业对口把握更大,可她偏偏要考教育学,没几天就把考研要用的所有专业书都备齐了,连着看了一星期,觉得太枯燥,都是一些特别专业的概念,还要熟记中外教育学的发展史等等。
既然都做足了准备,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硬着头皮去学。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坚持确实是一大考验,每天看几分钟就刷会手机,就这样上了“战场”。
不出意外,落榜了,连心仪学校的分数线都没有达到,更别说调剂了。
可她心心念念还是想要读研,没办法,只能“二战”。毕业了,又不能留在学校住宿,除非自己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才能把学校的各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她又想要跨专业,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但是专业要换,这次成了汉语言。
在那一年里,毫不夸张地说,她与我们联系的次数不超过五次,偶尔更新一下朋友圈,晒一下自己的作息表及课程的复习进度,早晨及上午雷打不动地复习政治和英语,下午攻克专业书,晚上狂刷题,周而复始,备考了一年时间。
等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才一一告知我们,她成功了,关于初试复试的细节只字不提,想必是觉得既然是“二战”,只告知我们结果就可以了,至于那一年里自己怎样高度自律才达成自己的目标没必要过分强调。
期间,她的个签也从科比的名言“总是有人要赢的,那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改成了“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所有的成功都有自律的成分”。
03
相反,在这个真实例子背后知乎网友“未饶”给出了“不自律”带给她的困扰:
她曾经在一次重大的考试失败之后一度非常迷茫,逃避痛苦,逃避思考,整个人都下意识地逃避一切复杂的东西,行尸走肉一般整天待在床上看电影。在一个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文科专业里,想混日子简直太简单了。
没过多久就发现,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带给她快乐,虽然在舒适区就地躺下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但是很不开心,她不能接受平庸的自己,所以开始改变。
但是坚持了一天就失败了,内心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于是开始恶性循环,去逃课,不去关注外界的信息,连学院的活动都懒得参加。
结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成绩下降,导致无法申请奖学金,出国计划也有困难。她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改变现状的可能。
她说,高度不自律的体验是,痛苦。
04
经过挣扎,又开始重新实施自己的计划,并且这一次,一项一项地真正将很多事情落到实处,这个过程很难熬,但是自己越来越感到满足、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幸福,这才真正有了高度自律的体验,一切事情也进入了积极循环的轨道。
可以说,自律让她“重生”。
关于自律,在书籍《少有人走的路》中有句话: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以,坚持自律,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是,自律也要趁早,不然身边的人都通过自律走向了人生巅峰,而你还在纠结早晨几点起床。
从今天起,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开始新的自律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