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44931/1991cfd9f62ab389.jpg)
今年这个夏天十分炎热,一切都恰似被笼罩在蒸笼里面,无论走到哪都像蒸桑拿,出一身的汗。陕南空气潮热,身体就随之表现出了不适症状,有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
赤日当头,树阴匝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捧一本书静静寻味,在书中体味到不同人物的生活境遇,被作者笔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而感动着、激励着,不经意间抚平自己近来的浮躁心理。
总之,开卷必有益。
在书中构建筑了一方“结识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桃花源,生生不息的滋养着自己的灵魂,体味着百态人生,甚是一好事情。
《白杨风骨》由张金菊所著作,该人供职于某省委宣传部,对于政坛上的人而言,在我们思维的惯例中其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口味,让读者不寒而栗,敬而远之。但是,就这部作品而言,作者用其平静、沉稳的心态,在质朴的文风中,把对人物的真挚之情和深深之爱,就像淅淅春雨般滋润于字里行间,进而被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所感动、被作者身上那种深深的家国情怀所感动、被作者笔下那些默默无闻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小人物”而感动。
沧海横流,“小人物”身上的英雄本色。
《为民扛鼎》是《白杨风骨》中的一部小作品,主要歌颂的是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任职期间的先进事迹,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脑海中对于郭秀明这个人有一些粗略的认识。
关中平原与戏曲有一定的渊源,这里所说的戏曲就是所谓的秦腔。父亲这一代人,大多喜欢看戏,父母更不能列外,而且母亲还可以唱几首,这完全是无师自通、后天自学而成的。在物资与信息都相对贫乏的90年代,家里的这台14寸黑白电视机几乎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宝贝,那时周五晚上陕西一套定期播放戏曲节目,父母有空时会如期收看,我随之也耳濡目染了一些,父母的大半辈子一直对戏曲情有独钟 ,而我至今也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
戏曲的创新比较缓慢,经典的作品不多,当然父母在看的时候也经常会议论,久而久之,我也就耳熟能详,略知一二。对于郭秀明的事迹,最初我就是通过戏曲了解的,那会还小在上小学,但直到现在,依然被剧情中所呈现出郭秀明的那种无私、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所折服。
此次在阅读《白杨风骨》这部作品中,通过作者的笔触又再次回味了英雄郭秀明的先进事迹,虽斯人已逝,但浩气依然长存。
此次通过作品的阅读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有两点,首先是郭秀明身上那种无私、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郭秀明期初是在村里开诊所,是惠家沟数得上的富裕户,一家人日子过得安稳,但这个地方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进而穷山恶水就成了这里的代名词,几辈人虽都与贫困做过顽强的斗争,但都日子过得紧张,思维狭隘,并没有摘掉贫穷的帽子,久而久之,村民也就滋生出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村穷,人心懒散,领头人就难选。
在这种地步,郭秀明却放弃自己的安稳生活站了出来,这种担当、无私的精神读来让人尤为敬佩。
惠家沟山大,交通不便,郭秀明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百姓植树造林,用他自己的话讲“山围着咱,难道要生一个穷字?要把大山建成投资小、获利大的绿色银行”,我毕业后这几年在基层工作,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也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本主义容易教条化,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身上就蕴藏着巨大的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他们对几十年生活的思考与总结、来源于对滋养人们成长的这方热土的热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或许就是劳动人民凝结在汗水中最朴素的智慧。
这种朴素的智慧就在郭秀明身上淋漓尽致体现了出来。
由于植树造林百姓手头渐渐富裕了,而郭秀明却一刻都没有停歇,又带领群众建学校,作为一名平凡的基层农民干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具有这种独到的眼光是十分值得敬佩的。一个地区的发展,从大的层面分析,其主观方面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但从客观方面分析,与人的思想有种密贴的联系,思想意识对人的行为有指导作用,如果思想意识都出现了问题,又怎么能谈发展?教育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虽在短时间里看不出效益,当从长远的角度看,以十年或者二十年为界限,其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后来的现实也很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明层面,在精神文明层面也有了长足发展。发展教育,给子孙后代创造一条光明道路,郭秀明想到了同时也做到了。
读到这里,不经意间也勾起自己的丝丝回忆。
村上之前有小学,那是上辈人学习时建的,因年代久远,不能用于正常教学,后来村上又集资修建了新小学,我就在那新建的小学里完成了我的小学生涯,在那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校园里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童年生活,把村里一届届学生送向了生命的远方,尽管年华易逝,岁月不可倒流,儿时的老师有的已故去,故园也已芳草萋萋,但我们无论走到哪,都依然永远满怀赤子之心的怀念与感恩那片土地。
其次在文章中惠家沟百姓身上那种知恩、感恩的品质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在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塬峁连绵,年轻的惠家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为带领村民一心谋发展,操碎了心,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年仅49岁。
2001年清明节,村里面70岁的老汉肖志诚执意带领村民要在郭书记坟头栽8棵柏树,寓示他在任8年苦了8年,在第一课柏树栽成之后,老泪纵横的他在郭书记坟前跪了下来,百姓也跟着扑通跪了下来,哭声一片……
就在这一瞬间彻底击垮了我的心里防线。
原来,在这崇拜英雄的年代里,我总是被平凡所感动、所折服。
屋外白天的余热还未散尽,夜已深,人未眠,蛐蛐打逗,蛙声一片......
好一个夏天!
杜浩2017年7月23日晚于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