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文学读书
戴着镣铐跳舞 ——《春阳》中的婵阿姨形象

戴着镣铐跳舞 ——《春阳》中的婵阿姨形象

作者: 瑾瑜有玉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1:41 被阅读0次

    施蛰存小说《春阳》叙述了从乡下来的孤孀在“春阳”熏醉中,对周围的人做出想象。大概的情节是:婵阿姨到上海取钱,注意到银行小职员的一瞥。为此心动,感觉自己十分有魅力,加上在春天暖阳的熏陶下,压抑的人性、欲望开始蠢蠢欲动。后来在冠生园吃饭时,将遇到的男士幻想为银行职员,潜意识下重回银行。职员一声“太太”,让她重回现实。

    自始自终,她似乎都在一个人自编自导,沉浸于自己的白日梦中,尽情演绎,尽情舞蹈,但永远也轻盈不起来,因为有镣铐、有枷锁,这镣铐是金钱、是封建宗法制对正常人性的禁锢。而婵阿姨始终无法摆脱这镣铐,自然也无法获得解脱与幸福,她悲哀,她值得同情,她是旧制度熔铸而成的女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中说道:“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仅在于发现心灵内的潜意识”。施蛰存着力描写婵阿姨意识流动的轨迹,并以环境变化映衬主人公心理流变,写婵阿姨在“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挣扎,深刻剖析了一个旧式女性被受压抑的性心理,将这两重人格写得透彻而深刻。通过深刻的剖析,发现她“心灵的潜意识”,使我们深测到她心底对人性自由的呼唤。

    小说的开展,皆因年轻的职员对她那一瞥,使她心里一动。她开始想入非非,她的抗争起源于正常的人性。她的性爱意识似乎是“春阳”诱发的,实际上源于她中意于银行职员的潜意识。

    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这是无可厚非的,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小就有一种“性欲”,这种欲望构成了最基本的“原欲”,它是人一切精神力和生命力的原动力。正是这种原动力,激发了她的怀春思绪。而银行职员无疑是催化剂,性欲被激发。

    十几年来的性压抑和金钱欲望使婵阿姨有些病态。“没有必要,她不会买什么东西。要不然,假如她舍得随便花钱,她怎么会牺牲了一生的幸福,肯抱牌位结亲呢?”

    她尽量克制自己的物欲,她的潜意识里是:我葬送幸福,为了金钱,这金钱多么珍贵,多么不易,于是,死拽着金钱,到冠生园吃饭精打细算足见这个女人对自己的“狠”。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现实生活中,人对自己某一方面的丧失,必然会寻找一种替代性的补偿和超越性的逃避。那么婵阿姨就是在性欲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转而奋力扩大自己的金钱欲望,可怜又可悲。

    引结尾最后一段话:她困难地,但是专心核算着:菜,茶,白饭,堂彩,付两块钱,找出六角,还有几个铜元呢?尤其在性欲破灭的情况下,金钱欲望在她的脑海中愈加猖狂肆虐,她最终冷静下来,死死地固守着那份“牺牲了毕生的幸福”而获得的财产,成为财富的殉葬品。

    在冠生园吃饭的时候,由于内心的寂寞空虚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冥想:她冥想有一位新交的男朋友陪着她在马路上走,手挽着手。以及幻想的与那位绅士的情境,一家三口吃饭的情境,都是她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压抑在她心里久久不能得到的,越无法得到的东西,内心越是强烈渴望。但当这在镣铐下的独舞被击碎,被破坏之后,只能将一切回归原位,一切依旧。

    婵阿姨的际遇,在某些方面像曹七巧,同是在封建礼俗制度下被压抑了人性。曹七巧反抗的方式是报复,报复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儿女。“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索性破罐子破摔,只管自己的内心需要,性欲与金钱欲望渐渐扭曲了她的人性。她近乎是变态的。不同于曹七巧,婵阿姨更多的是一种顺从,甚至于自觉地维护,对于自己正常人性的要求,她甚至觉得是不应该的,她的心理状态是病态的,是让人同情的。“春阳”的诱惑是一方面,存在于婵阿姨内心尚未熄灭的欲求是另一方面。她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反抗着,渴求自由,不断摸索。

    她原先希冀冲破寂寞的生存之圈,开始一次真正的恋爱。她在自己的意识里,来了一段独舞,来了一次反抗,但最后一切都归于失望。当最后她发现年轻的职员的热情仅仅是一种服务的需要,而且女顾客越漂亮,他就会越热情时,她一天内的爱情构想被彻底击碎,她只能悄悄退回自己心灵的一隅,独自品尝那份痛苦,她最后一句“黄包车,北站”和在车上的算账,说明她已再次陷入旧有的拘谨、吝啬的生活之网,她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戴着镣铐跳舞 ——《春阳》中的婵阿姨形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xb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