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娘的心头肉。然而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却有这样一位母亲,白天黑夜地不顾家,把年仅7岁的儿子关在家中,每天只能依靠方便面和零食充饥。
孤独时得不到抚慰,害怕时找不到母亲温暖的怀抱,终于有一天,人们看见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一条短裤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遍又一遍在夜空下无助地呼唤母亲。
这位“狠心”的母亲名叫王琴学,她是相城区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务人员,自春节以来,她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丈夫,一直忙碌在“战疫”第一线。
一场疫情改变了许多家庭的生活,众多的医务工作者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在人们赞叹他们“最美逆行”的时候,或许人们很少会想起,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女、孩子的父母。
夜风中无助哭泣的孩子
夜色降临,望亭镇一个小区里,住家一户户的灯节次亮起。在这样非常时期,人们选择待在家里。
正是晚饭时间,饭菜的香味从各家各户的门窗缝隙飘出。虽然这个漫长的“假期”令人有些烦躁,但毕竟还是节日的尾巴,一家团聚而带来的欢乐,不时传来。
“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呀!你们快回家啊!” 夜色下,一声声稚嫩又伤心委屈的呼唤,让听到动静的居民揪心起来。
“这不是琴学家的孩子吗?”人们很快分辨出,这个伤心的男孩,是刘骙骙与王琴学的独生儿子。
从孩子的口中,人们得知他的爸爸妈妈还没回家。那天的风特别大,打在窗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孩子害怕了,他想逃离,他想去找爸爸妈妈,只是走到楼洞口,外面的夜让他更加害怕。
却也有人一声叹息,“琴学是医生,她老公也是医生,这个时候,当医生的最苦,谁也顾不上家了!”
人们沉默了,在这个仍然凝聚着年味的夜,看着面前这个没有父母陪伴的伤心男孩,原本还在家里抱怨“无聊”的人,默默地脱下外套给孩子披上,安慰孩子,“走,跟叔叔阿姨回家,我们去给妈妈打电话。”
一对忙碌不称职的父母
接到邻居电话的王琴学,捂着嘴,扭过脸,一行热泪从无声抽泣的脸颊落下。
这场“战疫”,同为医务人员的夫妻两,王琴学和丈夫刘骙骙每天都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亏欠了孩子太多太多。
作为相城区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王琴学每天的任务就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2次上门为居家隔离的群众测体温,追踪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作医学观察。
王琴学每天都是一早出门,一到岗位就是“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服、手套、耳温枪、登记表……”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检查上门测量体温所需的“装备”,查看任务清单、检查物资、分配任务、出发一线。
中午简单扒一口饭,又马上出发,一直忙到傍晚回到社区卫生站,又要汇总统计数据、录入、上报数据、清点物资、补充物资,忙到晚上9点才能回家。
作为晚辈,刘骙骙觉得同样有亏于外祖父。2月1日外祖父突然病逝,刘骙骙凌晨赶到海门送完老人最后一程,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苏州,隔离几天后再次投入到临床一线。
一群大爱的“逆行者”
夫妻二人各自值班在岗,只能把儿子一个人反锁在家中,每天早上夫妻两起床做好早饭,安排好儿子一天的任务,给他带好充满电的电话手表,嘱咐他有事打电话,不能触碰插头,不能给陌生开门,功课必须做完,到饭点就自己泡面……
王琴学在工作的时候,要不停地为居家隔离人员做心理疏导,“安慰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而她自己的孩子却等不来妈妈做的一口热饭。
“家里的方便面买了好几箱,也买了一大堆零食”,王琴学哽咽道,换在平时,她是绝不允许让孩子吃这些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
现在,“垃圾食品”成了孩子的主食。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明白这样的“饮食”对正在成长的孩子伤害有多大。
但作为“最美逆行者”,她又义无反顾,“职责所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对于孩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趁着上厕所的时间给儿子打电话,关照他泡方便面时别烫到手。
“等他长大了,他会理解爸爸妈妈的”,抹去泪水,王琴学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战疫”中,像王琴学、刘骙骙这样的夫妻档,在相城区中医医院还有很多对,在这个本应属于团聚的日子里,他们的相聚仅仅是工作时忙碌间的一次擦身而过,工作对接前的一声问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夫妻同心、携手并进,发挥着身为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逆行”守护一方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