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看待自卑?”
这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许多人都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它说:
自卑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是敏感且有察觉的,这种特质本身是优势。自卑展示了消极的力量,却也隐藏了积极的力量。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的:
“自卑感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自卑并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还具有积极的力量,是一个人在追求更好的自己时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缺陷和不足。
但是,如何面对自卑感,却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结果。
01
多少优秀的人,始于自卑
在人们的印象中,自卑似乎是一个充满贬义的字眼,与之相联系的都是些不好的事情。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的隐藏着一些自卑。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人人生而自卑。”
有的人,在成长中把自卑变成了人格底色;
而有的人,却在成长中超越了自卑,活出了精彩;
阿德勒便是直面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
他出生在一个富足家庭,家中有七个孩子,他排行老二。
哥哥们各个身体健壮、相貌英俊,唯独他长得既矮又丑,还患有佝偻病。在哥哥面前,他简直就是个小丑。
这让他的早年记忆,几乎都围绕着疾病。
“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往事是,由于我罹患佝偻病,我被绷带绑着坐在椅子上,健康的哥哥坐我对面。
他上蹿下跳,来去自如,然而我每动一下都会极度紧张,非常费力。
每个人都尽力帮我,父母更是呕心沥血。”
因为身体十分孱弱,阿德勒直到四岁多才学会走路。
除了身体缺陷,阿德勒的求学之路也很艰难。
刚上中学时,由于他数学成绩极差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
老师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当一名制鞋的工人。
无论换成哪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都很难不自卑,阿德勒陷入了自卑的泥潭中。
所幸,他没有被身体缺陷、成绩平平所压倒。
相反,这刺激了阿德勒的上进心,促使他努力学习,去改变糟糕的现状。
后来他开创了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位著名诗人说过:
“所有伟大的人物都诞生于自卑,都能将自卑化为升华的动力。”
阿德勒成功背后,正是他将内心的自卑转化为鞭策其前进的力量。
同样还有卡夫卡,父亲性情暴躁,让他自小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自卑的性格。
长大后,他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导致终生未娶。
即便如此,他还是写出了《城堡》《变形记》《地洞》等名著,让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家望尘莫及。
可见每个优秀的人,其实都曾自卑过。
只不过他们没有因此而悲观消极,自甘堕落;反而在绝望中奋起,发出灿烂炫目的光芒。
面对自卑,你是什么样的心态,便会活出什么样的姿态。
02
不把自己,局限在自卑里
海伦·凯勒还在牙牙学语时,就失去了看见和听见世界的能力。
本该陷入自卑绝望深海的她,却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在写作上焕发出新光芒,点亮了人生的方向。
心理学家史蒂芬妮.斯塔尔曾说,“一切弱点都与低自尊有关。”
不局限在自卑的阴暗里,才能勇敢走到它的阳光下。
曾看到网上一位全职妈妈的分享:
读小学时,班里有个女生总爱抢她的钱。
一天她终于忍无可忍了,鼓起勇气走进老师办公室,向老师讲明一切。
老师却面无表情地说:人家学习那么好,人家会欺负你啊,她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呢?
老师的话令她既不解又难过,也让她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后来她长大了,也遇见了很多人。
谈恋爱的时候,男友说自己母亲觉得她太矮了,她就想:要是自己再高一点就好了;
工作的时候,刚刚毕业的小姑娘都能和领导侃侃而谈,她就想:要是自己嘴巴再甜一点就好了;
结婚后,婆婆觉得自己配不上学霸老公,她会想:要是自己再优秀一点就好了。
直到后来经过很多事,她才恍然大悟:
当你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时,整个世界都看不起你。
所有的自卑,也都只是源于自己把自己看得太低了。
总是沉溺于此,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自卑买单。
一个人不想被局限在自卑的阴暗里,靠的不是他人的认可,而是源自内心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
03
超越自卑,让内心更强大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积累,不会因为我们一时的自卑而影响最后的高度。
那我们如何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呢?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书中提出:
找到你心中的弱点,接受它、面对它,你就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走向成功的人生。
这里有三点小建议可以试试:
用兴趣,转移自卑的关注点
我们总是过分关注不足,但它除了天赋限制,还可能与兴趣相关。
没有兴趣的事,勉力而为和结果的惨淡,又加剧我们的排斥心理和精神内耗。
与其羡慕地看着他人发光发热,而自己黯淡无光,不如发掘自身兴趣和潜能,放大闪光点。
把自卑点转为优势
心理学有种治疗方法,叫“悖论干预”,即把问题转为优势。
就像《做自己人生的CEO》中讲了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但却凭此提高了教学效果的老师。
每当新课开始,他都会对大家说,他有社交恐惧症,只要看见人玩手机和睡觉,就得缓缓才能讲课。
随即,他对着玩手机同学开始发呆,其他人哄堂大笑,上课变得专注,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提升。
当自卑时,我们总是害怕他人眼光,无法直视内心的本质问题。
可越是害怕越是自卑,只有当我们不再囚禁自卑的内心,才能真正成长。
用爱弱化自卑的负面感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满身疲惫回家,一句问候就倍感欣慰;当失败无助时,一句鼓励就能重新振作……
心理学有种解释:一个人习惯产生某种情绪后,身体产生的“胜肽”又会促进该情绪产生。
同理,当自卑无助时,陪伴带来的积极情绪,让我们内心满载正能量。
有时,陪伴会弱化自卑的负面情绪,增加内心的柔韧性,让我们变强大。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每个人的自我都像一个能量球,每一个能量球都想要伸展自己。
不抱怨不足,而是发掘兴趣和优势,从自身激活面对自卑的坚韧;
让陪伴的力量削弱负面情绪,从外在激活面对自卑的勇气。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的感觉,是因为不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人生来喜欢攀比,和自己比,和他人比,和世界比,最后换来精神内耗和无止境的自卑。
不去扩大自卑的负面影响,相信自卑也能有正向反馈,便能超越自卑,正确认识和发挥自身价值。
用平常心看待自卑,接纳自卑;
把自卑点当成人生的查缺补漏,让人生在一边自卑中,一边成长,不卑不亢走完一生。
认识自己,是减少自卑感的开始
或许有些自卑的不足,生来就无法改变,但难免耿耿于怀,越发苛责自己,也就将自己的优点也忽视了。
阿德勒曾说,“假如有一只手行动不便,右手不会因为你把注意力放在手上而变得灵巧。”与其专注无法改变的自卑点,不如另辟蹊径,放大我们的长处。
所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和价值观,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便能建立起对自己的积极情感,这也是建立自信人生的关键。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与自己建立连接,认清真实的自己。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看到情绪背后的真实根源和内心冲突;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为情绪找到合适的释放出口,这样面对自己的不足时,不逃避、不批判,保持积极的心态。也不会再否定自己,放下一切,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让内心回到平静的状态,我们也能从内心建立起自我价值感。
当我们能够认可自己时,我们便不再惧怕所有的一切,而是从自我情绪和思维活动中获得更多启示和智慧,并汲取力量,发掘自己的潜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辟自己的天地。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