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懂得哲学类书籍中都是宝,不知道有点哲学理念傍身,人在这世上行走会更自如更轻松些。
就像小孩子常常会问一本书中、一部电影电视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样,往往问得父母无法即刻回答,在孩子们眼中是非对错泾渭分明,慢慢的,长大了,变身为大人后就变了,只问利弊得失。
这,恐怕就是成长的代价吧。
因为人不能停留在那种只问道德是非,却不知道世界复杂性的那种幼稚状态。
一、“长大”的前提是“启蒙”。
脑海里浮现出的有关启蒙的内容就是当年历史课本上学到的“西方启蒙运动”,学得懵懵懂懂的。哲学家告诉我们说启蒙就是让你想事想明白了,变成个明白人。
哦,明白了,负责、讲理就是明白人(启蒙了、开智了)的两个重要的标志。
那如何获得启蒙呢?教育第一。
1,“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培养“自由”的人。启蒙哲学所说的自由是指你我要学习很多的法律知识,然后才懂什么叫自由的买卖、自由的交易。
2,“教育”的难题是什么?——“实然”Vs“应然”。“应然”是世界应该有的样子。“实然”是世界实际所有的这个样子。
这于我而言的确是个新名词。也从来没想过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桥梁、区别有哪些。
难题如何应对?——践行“无条件的绝对者”。类似跑步的人,看到前面有地平线,地平线是永远跑不到的,它只是向你提供一个方向。
“长大”的过程,是人生哲学观转变的过程。你要变成一个更成熟的状态,就必然要经过这样一种打倒一切、怀疑一切的怀疑论阶段。
康德说成年就意味着在应然和实然之间保持平衡。虽然你仍然是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待实然的,但你也要部分地尊重实然——这个世界当中的规律。
二、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助力我们“长大”?
1,教育——必须向孩子证明,教育他、给他约束,是为了让他有一天能够自由,不再依赖他人的照顾。这一点就非常非常重要了。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是成人的预备队,所以这个教育要向成人的目标来前进。
2.工作——做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事。
工作,对于成人阶段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康德也讲过一句名言:你知道最快乐的休息是什么时候吗?是辛勤劳作以后的休息。辛勤劳作才使得休息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大家不要认为,理想的生活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错了,不能把胡吃海塞、休息当成人生的目的,因为这样的休息是得不到快乐的。
真正能够体现你成年人的尊严的工作,它是为了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才是真正幸福的,他的成年生活才是完美的。
3.旅行——深入了解风土人情。旅行让你置身于不断变化的景物当中,能够通过一些新的刺激,重新安顿你的思维框架。
旅游胜地,太多太多的游客了,所有人都在拍照,自拍杆林立的旅游胜地,你就可以设想一下。苏东坡所看到的西湖,和我们在五一或者是十一长假的黄金周里面所看到的西湖,这就是两回事了。
三、为什么要长大?
为了获得智慧,平衡应然与实然。
为了获得判断力,将应然应用于实然。
什么叫成长?成长就是一个在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进行关系调节的过程。这种调节,一定要达到一种刚刚好的态度,你不能够太站在应然的一边,这样你会变成一个愤青;也不能够太站在实然的一边,这样你会变成一个和事佬。你如果能够做到既把应然放在心里做道德理想,又要照顾到实然所体现出的社会现实性,那你就是一个成人了。
以上内容,权做读书笔记、摘录吧,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哲学家奈曼写的一部著作《为什么长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da2a510bd19b60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