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
论宴会的重要性——飞鸟集·中国文学史作业

论宴会的重要性——飞鸟集·中国文学史作业

作者: 心羽飞飞 | 来源:发表于2023-11-08 12:16 被阅读0次
小雅 • 鹿鸣。
先秦 •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逕。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苓草。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一,

读过李白年少时作的一首诗句:树深时见鹿。可见鹿是生活在森林深处的动物。据查动物之间的交流不像人类能用语言,它们发出鸣叫一般是发现危险的时候,用鸣叫提醒或呼唤同伴,而雄鹿在发情期也是会发声鸣叫。

旅行的途中曾多次去鹿园观光,鹿们都只是悠闲安静的散步,少有听到它们的叫声,被圈养的动物见到游客入园则是热烈的相迎,知道游客们会拿着它们爱吃的美食去投喂。一般园区普通的鹿有特制的饼干喂养,而驯鹿们生活在森林更深处,它们最爱吃的也不是艾蒿而是是树上的苔藓。

可能鹿这种动物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心灵中美好动物的化身,诗中开头借鹿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食的是肥美的野草,也是心情。而用欢快的叫声引出宴会的场景,这只是诗经当中常用的起兴手法。

故事缓缓拉开序幕,三千多年前的一场宴席,首先出场的是可爱的小鹿,在广阔的原野上,一群鹿儿悠闲的吃着野草,不时的发出“呦呦”的鸣叫,此起彼伏,和谐悦耳,在这优美的田园牧歌当中,宴会的主角登场了,“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的好朋友们和我们一起聆听着美妙的琴声之乐,“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我的好朋友们品德高尚,身份显耀。

有人也许会问,这是一场草原上的盛会吗?当然不是,其实这宴会上既没有野草更没有鹿群,一开场其实就是想给宴会创造一种欢快和谐的氛围,引出下面的“鼓瑟吹笙”的场景,这首诗所描绘的正是周天子宴请群臣求取贤才时的场景。

从东汉曹操的《短歌行》,到唐宋时代的宴会,人们依然不断的吟唱着《鹿鸣》的诗章,这就是他的魅力,因为诗中不仅有情感,有欢乐更有礼乐有教化,是真正的中华大美境界。

二,

相传从前“竹林七贤”时常相约于一处景致极雅处,对酒当歌,就自然,名教,玄学等问题反复辩论,并将此等聚会视为高雅之事。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集序”由此聚会而成,流传为千古绝唱。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有崇尚法国文学的曾朴沙龙和探讨英美文学的邵洵美沙龙,而北平最著名的莫过于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

林徽因一家迁入北平东城,开始经常在家中定期举办茶会,吸引了当时北平文化界几乎所有最为优秀的学者前来参与讨论,这些人大多来自北大清华,以及海外留学的教育背景和任职背景,属于当时社会的精英群,他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所谈涉及文学,经济学,哲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一时间风靡整个北平城。

宴会是人们借鉴从古至今的文化交流传𠄘,它的发展,对推动文化史诗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人们相互切磋文化观点,进而创作新作,打开崭新的文化空间,开辟流派、新思潮,具有时代先锋性质。近代文学的高峰期,大师辈出,或许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宴会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宴会使其集各家所长渊源流传。

三,

我喜欢热闹,也喜欢聚会,经常会组织朋友们同行出游,家人们家族聚会,普通人的聚会虽没有为社会贡献什么,但这样的相聚也是相得益彰,朋友家人之间即可联络感情,又凝聚了家族的团结,一举多得。

在广东生活多年见闻,每缝周末或节假日,家家户户都是带着老人孩子,全家一起出去茶楼吃饭喝茶,这样即培养了孩子的情感,又孝顺了父母长辈,都说陪伴是人生最长情的告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管是学识的聚会,还是日常相聚,都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事情。

由小家而成国,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家庭,如果可以的话,都应该平时多相聚。不说招揽人才,和睦相处也是好的。亲朋和美其乐融融,家庭和睦家国康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宴会的重要性——飞鸟集·中国文学史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jq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