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逛西西弗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故事课》,这本书其实有1、2两本,我比较奇葩,是从2开始看的。看完觉得挺有趣的,才把1也找出来看了。当然,个人还是更喜欢2多一点。
《故事课》的作者是台湾的许荣哲,感觉台湾的文人写书,字体大,大白话也多,特别是这种操作类的书,写的都比较明了,之前看过卢慈伟和陈资碧的书,都是如此。不好的地方就是,喜欢把大白话反复的讲,生怕你不明白,这种思维让我想起樊登书里日本人做管理的例子,也许台湾是收受到日本的影响吧!
说回《故事课》这本书,讲的是一些故事的好处和说故事的逻辑,以及一些常用的套路。世界的运行离不开套路,但这本书吸引我的不是这些套路,而是书里举的一些例子,其中有两个我尤其念念不忘。
第一个是麦当劳和汉堡王的广告,麦当劳拍了一个广告,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在荒无人烟的大路上开车,又热又渴又饿,他们想找一个吃饭的地方,看到前方有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距离最近的汉堡王还有250公里,但距离最近的麦当劳只有5公里”,于是他们开到了麦当劳享用了一餐,最后弹出字幕:全美有1000家麦当劳,但汉堡王只有17家。汉堡王看到这个广告,就拍了一个类似的广告,同样的热浪滔天的天气,同样的一男一女奔驰在荒无人烟的大路上,同样的又渴又饿,同样的看到前方有个指示牌,上面写着“距离最近的汉堡王还有250公里,距离最近的麦当劳有5公里”,故事的最后,一男一女坐在汉堡王的店子里,愉快的享用着食品,说了一句话:250公里也不是很远!
另一个故事是“智慧老人”的,有甲和乙两个人,甲有一块饼,乙有两块饼,他们决定一起分享三块饼,这时候来了一个丙,也想一起吃,甲和乙同意了,于是三个人一起吃了三块饼,吃完之后,丙为了表示感谢,给了他们六个金币。甲和乙好开心,却为了如何分金币闹起了不愉快,甲认为应该一人三块,乙认为甲只能得两块,双方争执不下,刚好有个路人经过,告诉他们前面村子里有个智慧老人,他可以解决他们纷争。于是甲跑去找智慧老人,找到智慧老人后,智慧老人对甲说,按照数学的算法,你一块金币也得不到,因为丙吃的是乙的大饼,跟你无关,甲听了很沮丧,但是智慧老人又说,还有一个智慧老人的方法。
智慧老人说:“你回去之后,告诉乙,你没有见到智慧老人,你走到一半就发现自己错了……”
甲回去之后,乙急忙问:“太好了,你见到智慧老人了吧!他怎么说?”
甲说:“嗯,我并没有见到智慧老人,我走到一半就发现自己错了……”
“错了?哪里错了?”乙问。
甲说:“走在半路上,我越想越觉得你说的是对的,我太贪心了,你出了两块饼,我才出了一块,而我居然想跟你平分金币,是我不好,就照你说的,你四枚金币,我两枚金币。”
乙听完甲的话,表情瞬间变得温和了起来。
当甲、乙两人分完金币,甲二枚,乙四枚,正要分道扬镳时,乙突然叫住甲。
甲:“怎么了?”
乙伸出握拳的手:“这个给你。”
张开手掌,乙的手心里是一枚金币。
乙说:“我很少看到像你这么老实的人,事实上,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本来就说好要一起吃饼,所以理应一起分享金币才对。”
甲听了,一脸惊讶。惊讶的原因不是乙多给了他一枚金币,而是乙的反应,完全被智慧老人料中了。
这两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任何的事情,你看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想法,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所以,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不妨想想其中好的东西,做事的方法有很多,不应只盯着一个,钻了牛角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