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关系中,过高的期望和付出,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失望。
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树,我们盼望这棵树早点开花结果,我们焦虑这棵树的成长,不断地干预它,拼命给它浇水、施肥…
我们只关心孩子这棵树能否开花结果,何曾关心过这棵树的树根、树枝、树叶…其实唯有孩子的内心枝强叶茂,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
如果我们的眼光局限于开花结果,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教育孩子仅仅停留在“喂养”和“督学”上,那样成长出来的孩子,可能优秀,却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和蓬勃向上的动力。
我在我的课堂上,经常被妈妈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把整个心都给了孩子,每天都巴心巴肝、认真负责地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和生活起居,孩子却抑郁了?
当父母太用力,做得太多,毁掉的当然不止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习惯,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整个状态。
我们曲解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含义,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于是绞尽脑汁地为孩子安排这、安排那,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对孩子提要求,就像奥特曼打怪兽一样,妈妈们一直在努力地拽着孩子到处完成一个个任务。
妈妈们拼尽了力气,忙碌又疲惫,为孩子所营造的世界,也多半是焦躁和充满慌乱感的。
孩子们都是天生敏感,能够直接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波动,并受到影响的。
一个整日焦虑着、躁动着的妈妈,很容易养出一个不安和躁动的孩子,表现出来就是情绪易激惹,内心没有动力。
而失去內驱的孩子最容易空心,不知道为什么而活,为谁学习,逐渐引发焦虑和抑郁,无法集中注意力特别是无法专注地学习,只能退回家中,终日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纵观这类妈妈,通常都是把太多关注点投放在孩子身上,不能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把自己和孩子完全拴在一起,“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时刻秉持着“奉献精神”,要披荆斩棘为孩子遮风挡雨。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共生”。
网友评论